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探索与研究
2015-09-10赵加鑫
赵加鑫
摘 要: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充实进各类学校,如电子白板、录播教室、数字实验室等,但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明显滞后,无论从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配置、进修与培养等方面,与现代化的教育不相适应,改进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已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作者结合自己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实际,对区内30多所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用“智慧”的管理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20-03
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际情况,笔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区内30多所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学校的选择上兼顾考虑了学校所属地域、教育教学水平等因素,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的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情况;调研形式采取填报调查表、听学校汇报、实地查看、抽查资料等形式。
根据调研情况和2014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结果,笔者发现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方面
(1)实验仪器浪费严重
由于厂家发货出错,学校验收不到位等原因,到货的仪器与预定的不一致,很多新仪器就被搁置在仓库。学校对仪器管理不到位,导致仪器缺少维护和保养,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已有仪器重复订购,订购教学实际用不到的仪器等,这些都是实验仪器浪费的主要原因。
(2)实验教学退步严重
目前情况是学校实验开出率很低,做或者不做、做什么实验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决定,并且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视频演示来代替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教学上的规范。
(3)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
仪器没有账目或不全、缺少维护保养,对仪器的配备无目的、无计划,虽然每年做一次教育技术装备统计,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准确性不高,并且因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没有规范的交接手续,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2.图书馆方面
(1)全区近半数学校图书馆处于手工管理阶段,使得图书馆工作杂乱繁多,图书管理员工作负担重,同时由于流程的复杂,图书流通效率低。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人员流动性大,缺少专职图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经常出现轮岗现象。所以,管理人员就如何登录、分类、编目、开展读书活动等工作无从下手。
(2)图书馆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科学。学校图书管理上侧重于数量上的增加,在适合学生方面和图书结构方面考虑不够。对学生开放的有效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缺少时间来选择书。部分学校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和场地等问题导致图书上架不合理,或者没上架,甚至成捆成包地堆在图书馆。
(3)图书配备仍需继续加强。按照教育现代化指标中要求,部分学校图书数量严重不足。
3.信息化建设方面
(1)我区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示范特色建设方面不足,每年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够明显。区域层面的应用只有OA办公平台和邮件系统。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电子书包、录播教室等新型教学工具配备较少,新型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培训指导不够。
(2)计算机配备各校之间不平衡,有的学校教师计算机数超出实际使用人数,有的学校还是几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部分学校学生机房配备时间长、配置低,生机比低。
(3)网络中心机房和网络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学校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无人管理,以致中心机房灰尘很厚,无防火、防潮设施,网络布线乱。另一方面存在设备陈旧或是缺少设备等问题。
(4)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业务系统跟不上我区的应用发展模式,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现有的评价机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力度不够,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考评中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面不足。如在实验方面,教师的考评中很难对其使用教学仪器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另外,从学生考试的大环境来看,目前的中、高考中,实验的考查主要还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进行实验操作考查,这也是导致教师讲实验的重要原因。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阻碍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使我区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并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使教育技术装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必须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因此,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实践
1.明确发展目标,提高管理的信息化
教育技术中心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区域整体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上看,出台了《余杭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固化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三年发展格局,让信息化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方面,用信息化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方式,让仪器装备和图书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从管理机制上看,制定了《余杭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了对实施效果的过程性监督检查。从队伍建设上看,我们成立了余杭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了人员职责分工。从经费保障上看,每年的教育经费预算中会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并确保经费标准逐年提高。
学校加强统筹规划。校长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功能室、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运用信息化来提高管理的重要性,要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去思考、谋划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创新工作,把信息化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此,各校成立了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成员有信息技化负责人、实验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各成员按职责落实好分管任务,每个教室、每个装备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养、维护。
2.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水平
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采用手工做账的手段,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保证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要求,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因此,教育技术装备要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装备的现代化管理,形成一个操作简便、高效运行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对于提高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准确、系统地掌握区内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措施。
为此我们搭建了图书管理平台,将所有学校的图书馆统一到平台中,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学校的图书册数、藏书结构、图书流通率等情况。学校通过平台可以上报每年的图书采购计划。区域内中小学校图书资源可以共享查询,即每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本学校的图书目录及个人借阅情况。借助区域平台,下一步将计划实现各校图书馆之间、学校与区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
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各校建立了统一的区域管理平台,功能包括: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日常管理等。实验管理员要做的就是将仪器设备的数量输入系统。每年的设备更新、采购以及实验教学的开设、预约都通过平台来操作,既解决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实效,又提高了实验员的日常管理效率。
3.注重督导评估,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督导评估,定期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将其列入到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估考核中,成立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使用的各项细则。指导思想是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实施“多用多配,少用少配,不用不配”的策略,逐步实现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将在每年上半年,组成考核组对各中小学校年度工作完成情况,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访师生等方式组织考核和评选先进。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余杭区考核评估系统,学校的自评、检查的复评、扣分点的拍照全都通过评估系统网上填报,结果经审核后及时反馈给学校。使用中既减少了学校和考核人员的工作量,又能及时将需要整改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督导评估以此激励学校、老师更好地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教学,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的提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设备更加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要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首先,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负责设备的配置、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构建具有较高素质的、稳定的装备管理队伍。为此我区由教育技术中心牵头成立技术小组,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其次,学校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技术装备队伍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促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最后,完善与管理人员相关的制度,保证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利益,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落实基本待遇,为装备管理人员提供与教师相同的聘任、评优、升职以及职称评定的机会,充分激发装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研究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投入经费、配备设备、建设资源,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这是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我区智慧校园的创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各校在应用上下功夫,在深入课堂、服务教改、搞好教学、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实验仪器、图书、多媒体、计算机、录播教室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装备对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实践中,为提高录播教室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搭建了区域视频应用平台,将区域内分布在各校的24间录播教室接入到视频平台中,让每间录播教室的课堂通过网络可以实时地展现在平台中,不但提高了录播教室的实用性,更把优质的课堂资源分享给所有家长和师生,充分发挥了设施设备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鼓励原创性、开拓性的研究,全面推进区域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让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
三、实践后的反思与收获
通过信息化管理改变了过去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操作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上。信息化管理的使用精简了管理流程,节约了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效率。
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一方面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管理漏洞与疏失,另一方面将管理者从繁重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创造力,提升了管理水平。但在实施中由于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变化较快,年龄结构偏大等原因,思想上还是有所抵触,在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上还需要不断地培训,以此来提高思想认识和使用技能。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用智慧管理的理念,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资源的共享,保证装备良好的运行效益,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德义,齐国臣.优化管理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
[2]王会军.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和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
[3]吴仁昌.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状与管理机制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