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的“绝招”

2015-09-10林志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基座宝典文化底蕴

林志明

闲来无事,随手翻阅几案上的一本杂志,读到严华银先生的《回归常态:你怎么学,就怎么教》一文,被其中的一则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一次,一位京城来的名师到南京献课。课上到关键处,这位名师为展示自己的“点拨”“启发”之功,竟然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手掌上,然后借着递话筒之机,直接“屏显”给学生。结果,这一举动引来台下听课教师的一片哗然与公愤。

因为没有亲历现场,所以对此事颇为怀疑:这不是忽悠人吗?名师怎会干出这等事来?然而,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时,他却不屑地说,这算得了什么,有比这更绝的呢——

“去年,我们学校承办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位名师来校上课。原定借的是我们班,可活动前一天,这位名师到班里来了解学情时,发现学生的反响不是很热烈。于是,他找到校长,希望借一个语文底子好一点的班级。校长有些为难,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怎么办?名师想了一个‘绝招’。他对校长说,在剩下的几个班里选出40个思维活跃、举手积极、成绩优异的孩子,临时组成一个班级,同时告诉这几个班的语文老师,课前一定要指导好这些孩子,确保上课的效果。于是,活动那天,这样一个‘混搭’的班级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名师自然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学生也是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观课教师更是心潮澎湃、掌声迭起。一堂好课就这样诞生了。只是,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好课究竟是怎么诞生的,这样的名师究竟又是如何炼成的。”

朋友的故事让我瞠目结舌,久久说不出话来。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旦离开了这个“真”字,也就意味着走向没落、走向消亡。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伪语文”开始泛滥、“假语文”开始猖獗。那些举着课改大旗、喊着生本口号的名师们,却一心想着如何用作秀来夺人眼球,如何拿噱头来博得掌声。于是,课堂成了舞台,教师成了演员,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异化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和陪衬,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讽刺与悲哀。为此,一些有识之士不无痛心地高声疾呼:“让语文回归本真!时代需要真语文!”

其实,我一直以为“真语文”是个伪命题。真实、朴实、扎实,这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何须另立新名,再整出一个“真语文”来。然而,在“伪语文、假语文”大肆横行的今天,呼唤“真语文”却又显得如此的必要与迫切。

前些时,有幸参与了一场磨课活动,其中一位名师的诸多“课堂宝典”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比如——

学生批注时,教师要一边巡视,一边记下哪些人写得好、哪些人写得不好,等到交流时,让那些写得好的人来回答,这时往往能获得听课教师的青睐;

指名朗读课文时,一开始要让读得不太好的人来读,等教师指导后,再请班里朗读最好的人来读,这样就能看出教师引导的效果;

找一个朗读不好的学生读课文。虽然读得不好,但不要放弃,要有耐心,要舍得在他(她)身上花时间,这说明你的教学很人性化,很有人文关怀;

……

恕我愚拙,教了近20年的语文,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课堂宝典”,而更让我惊讶的是,这样的“宝典”竟然出自一位众人敬仰的名师之口,着实让人唏嘘感叹。

当然,名师之所以为名师,自有其过人之处。然而,如果其“过人之处”仅仅是耍一些花拳绣腿、搞一些投机取巧、走一些歪门邪道,那么,名师之“名”也就难副其实了。

行笔至此,忽然想到王崧舟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所有的优秀教师,所有的名师,他最终在课堂里面所呈现的,其实就是他的文化底蕴。他的魅力来自他的文化底蕴,他的吸引力、创造力乃至竞争力也来自他的文化底蕴,由底蕴来筑基,这个‘基’就是冰山的基座,冰山的基座越庞大,那么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就可能越高。”

诚哉斯言。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小学 312367)

猜你喜欢

基座宝典文化底蕴
猴子优先
猴子优先
猴子优先
猴子优先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上镜宝典:骨美拍照更好看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快来看!今夏必备的乐游宝典
PPT换装宝典(下)
减肥宝典,教你越补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