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让文本“教学价值”绽放

2015-09-10蒯威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王冕少教多学景物

蒯威

文章一旦进入教材便被赋予了独特的价值,即教学价值。这种价值,既不同于日常阅读时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也不完全等同于教师手中的文本解析,句意文法悉数落实。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切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与面面俱到的教学不同,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找准学生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学习过程等手段,挖掘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把准学习起点与文本教学价值的连接点,让 “少教多学”有根基

学生学习的起点不是从零开始的,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少地方还把“学情分析”作为备课时一项必备的栏目进行填写。只是所谓的“学情分析”,往往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诸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知识水平、表达能力怎么样等等,几乎是“跟着感受走”,极少涉及学习“这篇课文”的前情分析,也就很难对教学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就《少年王冕》一课来说,作为学生接触不多的小说类文本,之前他们学习过《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但如果仅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样难以奏效。为此,笔者结合课文设计了三个问题,开展了课前调查。

1.你觉得课文中王冕的故事是( )。

A. 真实的 B. 完全不真实 C. 不完全真实

2.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话( )。

A. 是王冕真实的想法 B. 不是王冕真实的想法

3.课文主要写的是王冕,所以第五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 )。

A. 可以不写 B. 可以省略一些 C. 不能减少

这三个问题中,第1题指向的是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特征的了解,虽然不是第一次学习小说,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小说“虚构”的基本特征却知之甚少。对于学生以为知道却并非真知道的内容,必定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这一点的价值在于,既然是虚构,就可以引领学生探讨小说家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虚构”,从而触摸作家表达的意图。第2题是课后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之前,笔者在两次教学这课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基本没有障碍,调查也验证了笔者的预想。第3题指向文本的表达特点,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景色描写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可少,限于调查的难易度,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明白这段话的作用,并没有比较可信的结论。通过这样具体的调查,让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了真实的把握与了解,也让课堂学习与学生学情实现平稳对接。

二、选准学习内容与文本教学价值的平衡点, 让“少教多学”可操作

“少教多学”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研制,这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关注文本的主旨与表达特色,这也是文本教学价值之所在。《少年王冕》一文是根据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内容改编,记叙了王冕七岁到十七八岁的生活中丧父、辍学、学画、成名的主要经历,塑造了一个孝敬母亲、励志成才的少年形象。从文体视角解读文本,是积极语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自然是阅读的主要任务。显然,通过人物语言和主要事件,读懂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不难。阅读教学,当然不是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进行毫无思维质量的重复操练。这篇课文中,对王冕学画时的环境描写格外细腻传神,对于突出人物形象、推动人物命运的改变都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将这样的描写片段放在小学阶段同类小说中比较来看,也是独具特色的,是属于“这一篇”特有的教学价值,应该值得重点关注。

少教多学,就是要大胆删减机械重复的内容,同时对于新增加的学习内容要格外慎重,这样最终确立的教学内容才是接地气的,才是学生能学会的。作为一篇名著改编类课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会将其与原著联系起来看,这很有必要。但一旦过度解读,反而很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就这篇课文来说,不少教师是建立在自己阅读过《儒林外史》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的,岂知原著中的王冕并不完全等同于课文中的形象,小说中王冕放弃科举、淡泊明志的形象,课文中并未体现,如果硬是要把教师心目中的王冕强加于课文、强加于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还有的教师把课文连同原著放在小说史中的地位,来解读作家的表现手法,更是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结构,脱离学生真实的语用水平。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文本的表达特色出发,笔者把两课时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初步感受王冕形象,品读其“孝敬母亲”的内容。

第二课时:重点品读学画内容,感受王冕自强不息的形象;聚焦环境描写,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在课文中的作用,揣摩并学习作家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聚焦并有机突破文本教学价值的核心点, 让“少教多学”见实效

通常,文本核心内容的学习既是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碰到钉子。“少教多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精选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对教学重难点即文本核心价值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精练的讲解、精当的点拨,从而有效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样的课堂,不贪图面面俱到,而更强调围绕核心内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从而实现一课一得。

针对《少年王冕》中环境描写的方法与作用,笔者在全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读懂写法

师:这样的景色我们在生活中也见过,但未必能写出来。读读这个片段,看看作家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作者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从天空到山上、山下,再到湖里,这样写显得特别清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生:作者特别注意到景物的色彩,让人感觉雨后景色特别迷人。

师:在这幅图画中,你觉得什么景物特别重要?

生:我认为是荷花,因为王冕是看了这荷花之后才开始学画荷花的。

生:因为这里荷花描写得最生动、最细致,给人的印象也最深。

师:你们看,这里前面描写的景物都是为引出荷花。要突出一种景物,可以把景物写到最细致,也可以放在最后来写,这就是“从次到主”的写法。

第二层次:尝试表达

师:课文最后写了“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他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展开想象,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

(生练笔后组织交流)

师:我特别想听听你们写的最后一处景物,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写的是桃花,因为桃花特别美——桃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粉红的火焰。走近一看,一朵朵花儿露出粉红的笑脸,灿烂迷人。

生:我写的是燕子,因为小燕子特别可爱——小燕子三三两两,有的互相追逐,有的在贴着水面飞行。它们把春天从南方带回来了。

师:有位大作家也是把燕子放在最后写的,你有做大作家的潜质。

第三层次:体会作用

师:那为什么作者要把雨后七泖湖的景色写这么细致,而其他地方都没有写什么景色?

生:因为把这里的景物写得特别详细,就说明王冕学画学得非常认真,画出来特别像。

生:因为王冕是看到这样的景色,才想到要学画的,所以要写得特别详细。

生:我想主要是雨后七泖湖的景色改变了王冕的生活,让他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一个画家,所以要详细写。

师:你们看小说中的“环境”能让我们更准确地读懂人物,还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课上完后不知道学了什么,似乎上与不上没多少不同,这固然与学科特点有关,更多的是由于教师学习活动指向不明、内容不够集中引起的。这节课上三个层次的学习,从“读懂写法”到“尝试表达”,再到“体会作用”,逐层深入,直击学习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四、围绕文本教学价值践行“还学于生”, 让“少教多学”更真切

文本教学价值的成功转化,既依赖于对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精心梳理,以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也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有必要的空间充分发挥学习专长,或默读静思书写心得,或查找资料考证研究,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反观身边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绝对主角的现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可见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精简教学环节,打造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当前越是公开性、示范性教学,课堂学习环节的设计越是精细、严整,似乎一秒钟也不能耽搁。教学一环接着一环,看似紧凑,其实也在无意间挤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也难以进行有效学习。笔者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特别注意精简教学环节,以第二课时来说,笔者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聚焦学画,读懂人物自强形象;第二板块,关注环境,读懂景物内容与描写方法;第三板块,练习补白,对比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整体上清晰明了,每个板块有明确的目标与学习任务,便于操作,也便于学生学习。

2.精简教学语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语文课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要讲,什么都要分析,结果几十个学生读书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加起来还比不上教师说的时间多。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处处注意精简自己的语言,特别是不用自己的话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他们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则尽量留足时间,比如学习作者环境描写的方法时,给了五分钟时间让他们默读批注;在补白练笔的环节,给了七八分钟时间让他们练习写话,并提醒他们可以同桌交流,推敲文字。这样用自己的“少说”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3.精简课后作业,促进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文本教学价值的成功转化,还体现在学生能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课外学习之中。少教多学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更加开放的研究性学习。学完《少年王冕》之后,笔者告诉学生,其实小说中这段环境描写还有更深的用意,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读懂王冕这个人物。于是,笔者把《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内容上传到班级博客,布置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思考,从而深度理解人物,读懂环境中“荷花”的用意。

文本的教学价值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少教多学”的整体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加明晰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聚焦教学重点,集中精力寻求突破,实现文本价值的有效转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215028)

猜你喜欢

王冕少教多学景物
王冕画荷花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