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细节问题及其对策

2015-09-10李富强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训教研学校

李富强

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它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而细节带给学生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刻的。在学校,一些司空见惯的行为,大家看起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平常,我们是否认真观察和思考学校文化这个阵地?即使有,又是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学校文化之形,无学校文化之神;有新课程改革之名,无新课程文化之魂。不少学校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热衷于在学校墙壁上悬挂几幅标语和口号,在花丛草地上插几个文明标识语牌匾,编印几本学校画册等。学校文化建设是必须深入思想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要有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教育承诺和教育追求。学校每天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关注细节,研究细节,让师生在细节中感受学校文化的魅力。

一、办学理念背离学生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理念,然而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不是基于学生的立场,而是基于学校或者是教师的立场。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发展了,才能带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具有意义。例如,某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德育德,以勤育勤,走品牌学校发展之路”;某学校以“和谐育人,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某学校则是“以人为本,特色兴校,为国育才”为办学理念。这些都是典型的学校立场和教师立场,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

学校文化可以学习、可以模仿、可以借鉴,但不可脱离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别人的办学理念,如果移植他人他校理念的做法则纯粹是一种装饰、一种空谈。学校文化建设应是对学校自身文化的分析总结和提炼,要紧紧依靠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力量和智慧,所有师生都应成为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都应该有文化自觉意识。只有从学校内部“长出来”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只有真正将学校的本位、教师的本位设定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样才有真正的学校文化。

二、校训提炼不切合实际

笔者观察到,有的学校每任新校长都不太愿意认可前任校长定出来的校训,认为不合理,不能出现相同和类似的情况,不然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都会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频繁更换,然后在学校大会上跟全体教师进行解释其产生的缘由。例如,某校长到任后提出的校训是“诚、勤、笃、爱”。这几个字,前面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都还可以认得,而第三个“笃”字却是一个生僻字,别说是小学生,甚至是大部分教师都恐怕难以弄明白。如果大多数人对校训的含义不太理解,自然会影响到校训作用的发挥。

校训绝不应该是抄袭他人的,也不应该是简单拼凑出来的,校训要用深刻、简明、直白的语言科学地表述,让人一看就懂。一个对于大众来说弄不明白其意思的生僻字,又如何让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落实呢。这种只是把校训当作口号和标语来使用是难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营养的。再者,学校文化不是校长文化,不能把校长“对于校训的主张”等同于校训,这样不利于把教职工、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士的营养吸收进来,它是一个群体概念。一个好的校训要符合学校文化内涵,应传达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要体现专业精神,用语要有特色。学校文化及其建设一定要和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才可能产生作用。因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重视校训和校训文化的建设。

三、环保教育浮于表面

不少被评为“绿色学校”的师生行为并不绿色,常见的有:师生喜欢用塑料盒打包早餐进校园;学生用的全部都是从文具店里面买回来的各种各样的塑料书皮,而传统的用旧报纸、旧挂历来包书皮的做法却无人问津;糖果纸屑在学校公共场所依然可见;学生做课间操时教室里面开着灯和风扇无人理会,学生特爱浪费洗手间里面的水等,有些学校对此熟视无睹。虽然学校举办过了不少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讲座,但学生依然是我行我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讽刺的是,部分教师本身亦是如此。

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做得还不够细致、深入,虽取得各种等级的“绿色学校”称号,但不能长期坚持和深入开展环保活动,绿色教育校本特色相当不明显。对于学生当中出现的有意或无意的不环保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引导,仍停留在知识教学层面,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制作很多类似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宣传标语,但却形同虚设。学校文化产生于学校中的每一员,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无论学校要做什么样的文化,都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到具体的情境中和对待具体学生的方式上。学校应认真甄别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细节,要不断推动环保教育的深入。在小学阶段,尽量不要总是对学生喊大、空、虚的环保口号,师生都要有更多实际的行动,做好属于学校本身有特色的“微环保”实际行动文化。

四、师生之间关系不对称

在校园里,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遇到学生向教师行队礼并礼貌地说“老师好”的时候,教师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简单地应答一声“嗯”,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干脆视而不见,却很少见到有教师礼貌地主动回应“你好”。而当教师见到学校行政或上级领导时,却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态度特别好。这种现象学生其实都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只是某些教师自己不在乎而已。

教师常在学生面前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如此看来,不过是个口号而已,在实际当中没有真正地落实,这是一种地位上的不平等,人格尊严上的不对称。学生长期在这种现象的耳濡目染之下,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在生活当中应该尊重有地位的人、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不尊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行队礼的行为虽然微不足道,但能折射出师生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这些行为恰恰是一个影响源,真正的道德学习是发生在暗示和接受暗示当中的,绝不是一味地唱道德高调,今天弄一个表演,明天搞一个活动,专门搞一些形式性的非真正的德育。爱因斯坦曾说过:“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在学校中,每个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学生成长的范本,在日常待人接物方面要有意识地做一个引领者,这本身就是在构筑一种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暗示有时比明示的力量要强,教师在学生面前切不可忽视暗示、潜移默化的东西,否则将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效果。

五、教研文化欠主题式

传统的教研组教研形式大多数是常规式的,显得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够,也比较散乱。再者,有的教师尽管教龄较长,但这些教师的教学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没有实现教学相长,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这说明对教师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注“术”的切磋,而缺少“道”的探求,这就可以对主题式教研来改造常规教学,变革教研形式。主题教研的过程主要是:“问提—探究—问题”往复循环。进入主题教研前,首先要拿出“问题”,必须是教育教学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探究”之前,应围绕教研主题,教师要自觉主动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学习并思考课堂教学中如何加以改进,预设新的方法,再在课堂中进行求证,课后再进行总结经验,提炼出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作为下一次的教研主题。例如,有教师提出“提高单元复习效果的问题研究”,这就说明,他的单元复习教学不是很理想,在这个阶段,提高单元复习教学的质量就是他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个教师就必须抓住这个问题,通过学习、研究与课堂实践,课后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进行总结和反思,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成为下次探索的动力之源。如此几轮反复进行主题教研,一定能让自己的教学有所改善,取得一定的成果。

若在主题教研中,某个教师难以发现问题,则可由教研组的教师进行帮助寻找,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开辟更为广阔的教研路子。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主题教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自己的特色。学习不仅仅是读更多的书,提升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从各种陈旧的观念中挣脱出来,并把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的工作和行为中,“活”在教育和生活中。

六、办公室健康文化缺失

学校文化是无形的,在学校中,每一名教职工的工作风格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因子。特别是在教师办公室里,总有那么一些教师喜欢讨论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言论,有的在谈论电视剧或各种选秀活动,有的在背后谈论校长或老师的不是,有的在埋怨学生的作业做得一塌糊涂等,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特有的“教师办公室文化”。长此下去,会无意识地影响整个办公室的教师,会不知不觉破坏了教师办公室应有的氛围,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教师办公室是教师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地方,也有不少学生在此进进出出,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办公室应该是一个让人愉悦、感到舒服的地方,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宽松的氛围。学校各个教师办公室负责人都应该和教师们一起制定办公室制度,制度是明文写出来的,教师应无条件地执行和遵守。应大力倡导赏识他人、团结互助、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办公室文化,结合学校工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教师办公室的评比活动,突出本校的文化内涵。

七、优秀教师评选千篇一律

服务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方面。在每一年的学校评选优秀教师活动中,大部分的学校评选方式是相差无几的。很多时候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有的是平均分配,还有的需要所谓“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更有某些平时并没有多大成绩只会耍嘴皮子的教师为了评上优秀不惜在校长面前装哭、装委屈,摆出评不到优秀誓不罢休的样子,校长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给他们等。这样则造成了恶性竞争,很多教师对此总是在背地里议论纷纷,愤愤不平。对教师做出正确公平的评价,对于“教师民心工程”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追求成功的心理,满足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文化的核心是人,教师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学校工作。学校管理者应想尽办法不断激发教师强烈的主体意识,树立正向的精神追求,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并获得积极的职业体验。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创新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强化精神激励与价值导向,根据在教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多样化评选。让教师、家长、学生齐参与,通过民主推荐或投票选举,共同选出“最佳职业形象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最佳教学口才教师”“最具幽默教师”“科研先进教师”“学校功勋教师”等,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鼓励和鼓舞。此外,要给这些教师隆重的授予仪式,并在学校显眼宣传栏处展出,在校刊校报中积极宣传,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忽视学校图书馆功能发挥

学校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读书赋予学生开阔的眼光,书打开的世界是一个无限的世界,让人对有限的世界生活有了一种想象、安慰和超脱,这是小学生的生活所必需的。为了孩子们心灵的快乐,为了他们心智的健全,学校非常有必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但部分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多年来都不曾增加多少。破旧的破旧,过时的过时,品种也不够丰富,这是一件多么悲壮的事情。

《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总则》第三条有规定:图书馆(室)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规定小学在校学生人均藏书量要达到每人20册,每年订阅的报刊种类至少要5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要达到100种。但图书馆对于某些学校来说,评完等级学校以后就完全是个荒废了的地方,真正按照要求做到的学校恐怕没有几个。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一个文化磁场,一个读书的场所。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图书馆是引领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去处。学校应该有一份忧患和责任意识,非常有必要规划好每年要购买的各类书目,不断增加藏书量,并定期开展“好书推荐”“小学生必读经典推介”“我与图书馆征文”等系列活动,多引导孩子们读好书,增长阅历,增长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大会上加大宣传、表扬典型,营造更为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

我们常说“跳出教育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看透彻,因为我们有时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中探寻其背后的理论含义,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学校的变革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完美无缺的学校文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学校文化在彰显某个方面行为的同时,总是或隐或显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本文所列举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细节问题只是一小部分,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持之以恒地自觉践行。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

猜你喜欢

校训教研学校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