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教研机构聚焦学校校本教研的点状路径

2015-09-10程先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员片区合格

程先国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虚。县级教研机构的主业是“研”,要让其“研”不虚则应与“教”相结合。县级教研机构又是专业的基层教学研究机构,其“教”的特殊性在于要通过学校来实现,辖区内的各中小学应是教研机构“研”的质量生长点的“土壤与根基”,而各中小学的“研”的主要形式是其“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又是各中小学“研教结合”的质量生长点。因此,县级教研机构的“研”必须也应该聚焦于学校的“校本教研”才能促进“研”的质量的长足发展。又因“研”的起点是基于“问题”,故而县级教研机构提高“研”的质量的生长点就需要聚焦于中小学“校本教研”的“问题”。下面以开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例,对其工作做一梳理,就“县级教研机构聚焦学校校本教研的点状路径”做一呈示。

一、增设组织聚焦教研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县管为主的背景下,从教研工作力量来说,“县—校”两级网络是常态模式。这种模式中,县级教研机构的力量不可能全覆盖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此,开县做了如下探索:

根据“基地示范,板块融合,强弱搭配,地域临近”的原则,在“县—校”两级网络之间增设“片区教育均衡发展指导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片区均衡中心”),由一名主任、多名专兼职教研员组成,将全县划分为13个片区,分别成立“片区均衡中心”,建构起“一个整体、三个层面”的组织机制。“一个整体”是融上下(县、片、校)交互、左右(校际)协作的整体。“三个层面”是: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全县教研活动的布局规划、管理、评估等工作,负责为片区提供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过程监管、成果评估;片区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安排好片内教研活动的计划、活动及检查评估;学校结成联片教研群体后,教研重心转移到学校,教研主体回归到教师。

在具体工作方式上可采取“3333”的方式,即管理上的三级互动,一是县级统筹,二是片区协调,三是学校强化;内容上的三元联动,一是片区内的学科联动,二是片区内的校际联动,三是重难点问题的片区内的整体联动;运行上的三组推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宏观策划,二是成立实施小组中观组织,三是成立学科小组微观实践;保障上的三制驱动,一是共同愿景机制提升凝聚力,二是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实践力,三是经费筹措机制提升保障力。(具体参见笔者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年第3期的《单元教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质量》)

二、培植教研基地校聚焦示范辐射问题

在分片的基础上,在片区内的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各选择一至二所相对强势的学校作为基地校,由县级教研机构重点培植,以期充分发挥基地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开县主要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索:

一方面,实施县级教研员“蹲点”打造基地校的行动,有效而快速地促进基地校的成长。其主要做法有如下八个递进式的行动:

一是访谈调研,召开基地校领导、学生、教师座谈会,以进一步摸清、找准问题;二是常态观察,带着主要问题随机深入课堂听常态课;三是反思重构,在常态观察的基础上,围绕问题共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据此予以重构课堂;四是双师同堂,在反思重构的基础上,学校再派一位教师在新的班级按新修改的教学设计上课,县级教研员同步进入课堂,当教学进程推进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生成点被授课者忽略时,就迅速跟进投入,将教学推向纵深;五是诊断再研,在双师同堂的基础上进行互动交流,围绕主问题谈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并根据新策略或新问题确定下一轮研修的主题;六是主题研修,根据预设的新主题,教研员、骨干教师与学校全体专任教师进行在岗研修;七是比较研究,根据研修主题,基地校的骨干教师与县教研员分别进行同课异构,根据授课情况进行评议研讨;八是专题讲座,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县级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对学校主问题的解决及其进一步发展方向做引领。

另一方面,实施基地校帮扶片内各学校的行动,有效促进片内各学校校本教研质量的整体提高。其主要做法是:

在基地校先一步、高一筹做好自身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上,在县级教研机构的统筹协调下,在“片区均衡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建立起基地校与片区学校校本教研帮扶共进机制,采用学校结对、教研组结对、教师结对的方式,将县级教研员培植基地校的八个行动下移到片内各个学校,并明确每期的基本活动任务。每学期基地校领导与片内学校领导交流切磋校本教研工作不少于2次,基地校骨干教师送课到片内学校或开展同课异构不少于2次,帮助片内每所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不少于3人。

三、菜单式送教到校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对学校校本教研的热点难点问题,采用专题突破的方式予以聚焦。主要做法是:

第一,征集学校校本教研问题,梳理出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征集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研。县域内每个学校的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1名教研组长、2名教师代表参加现场问卷调研,由县教研机构设计问卷并组织实施。通过对现场问卷的梳理,找出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二,成立问题攻关小组,明确基础分工。根据梳理出的问题,成立问题攻关小组进行攻关。这种小组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问题攻关统筹小组,由县教研机构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各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第二层面是问题攻关实施小组,一个问题成立一个小组,主要负责1个问题的解决研究与实践。问题攻关实施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1人,组员4人。组长的产生由县教研机构与县基教科(处)共同决定,从在该问题上具有研究强项的人中选拔,可以是县教研机构教研员也可以是学校的骨干,小组成员由组长遴选产生,但每个组内必须保证县教研机构有1人参与。

第三,集体备课,协同攻关。在统筹小组的统筹下,各个实施小组开展集体备课工作。第一步是分工准备,在一定期限内组长负责该问题的全面思考,组员2人一组,一个组负责该问题的文献收集,另一个组负责该问题的典型案例收集。第二步是共同假设,根据文献与案例,5人小组共同研讨梳理,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策略或路径。第三步是撰写稿件,5人小组每人承担一个小点或几个小点的写作,由组长统稿。

第四,集体会诊,修正定稿。在统筹小组的组织下,将各个实施小组集中起来,每个组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或主要思想,其他组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补充与修改建议。实施小组梳理、汇总补充与修改建议,并据此修改完成本组的稿件,直至定稿。

第五,网挂选题,学校自选。将已经定稿的各个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选题挂在县教研机构的网上,由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时间,联系5人小组的其中1人前去主讲。

四、全员课改合格课活动聚焦基础建设问题

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础力量是教师,基础阵地是课堂,基础方向是课程改革,因此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础建设应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撬动并助推这一基础建设,开县以“全员课改合格课达标活动”为载体予以聚焦。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抓住契机开展新课标分解工作,出台合格课新标准。随着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实施,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进入了“再出发”的新阶段。作为县级教研机构在县域课程改革中理应主动、有效地作为。开县抓住2011版课标培训实施的契机,扎实开展课标分解工作。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的引领是正确的、有益的,但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学脱节或者说是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学之间缺少一条通道也是不争的事实。要主动自觉地铺设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学之间的道路,就必须根据地域教育特点和学校教情学情,扎实地进行课标分解工作。纵横研读2011版《课标》,整体搭建分解框架,逐点分解各项要求,依次检验分解效果,探索目标测评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课改合格课评价标准。

第二,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定期开展全员课改合格达标活动。锚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聚焦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导向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指导上下功夫,在各种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的构建上下工夫,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下工夫。据此,开县出台了开展全员课改合格课达标活动的专项文件,在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扎实开展全员课改合格课达标活动。

第三,分层稳妥验收,报送备案。当全员课改合格课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后,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进度服从质量,成熟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拟定可行的验收进度,申报开展验收工作。在开展验收工作时采取分层的方式,即教师课改合格课达标考评由学校负责,学校中层干部课改合格课达标考评由“片区均衡中心”负责,校级干部课改合格课达标考评由县教研机构负责。旨在通过合格课的验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课改步入常态化,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其验收结果按每学期报送一次,学校报均衡中心,均衡中心汇总后报送县教研机构,县教研机构汇总后报送教委基教科备案。

第四,动态管理,绩效奖励。课改合格课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已达标的课改合格课教师,在督导室、包片科室、进修校、“片区均衡中心”和学校的随机检查中,发现上课未达到“课改合格课评价标准”者,则视为课改合格课不达标,须再次进行考核评价。各中小学校必须安排不高于10%奖励性绩效工资(提取班主任津贴后)用于对课改合格课达标的教师进行专项绩效奖励,并将课改合格课达标作为干部储备、提拔、使用和教师评职晋级、优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五、出台专项文件聚焦长效机制问题

县教研机构聚焦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提升,不可能绕开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探讨长效机制建设。据此,可借教研机构服务于教育决策一职的履行,有效出台并扎实实施一系列的专项文件。以开县为例:

为增设“片区均衡中心”,出台了《关于印发〈设立片区教育均衡发展指导管理中心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片区教育均衡发展中心研训工作的考核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一年一度的考核促进“片区均衡中心”工作质量的提升。

为放大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台了《关于建立研训机构“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研训工作制度的通知》与相关的配套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县级教研机构的引领指导与基地校对片区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开展好“全员课改合格课达标活动”,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评价标准、开展全员课改合格课达标活动的通知、全员课改合格课验收标准与验收办法等文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该项活动的开展。

为深入推进全县的课程改革,近期出台了“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中小学课程规划评价表”“校本课程开发评估要素指导细则”等文件,为学校校本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研员片区合格
创新又贴心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