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深处探风景,最美还是教育梦

2015-09-10郑立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活动学校

郑立平

在秦岭南麓的山区小县城宁陕县长安河畔矗立着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它就是宁陕县宁陕小学。

“白云山下,长安河边,绿树成荫,花卉争艳。莘莘学子共读共研,济济一堂,时闻管弦,发扬时代文化,培育桑梓英彦。爱国爱家建设宁陕,唯我宁小任重道远,愿我师生努力向前。”这首创作于1943年,题为《努力向前》的宁陕小学校歌生动地再现一个山区学校的面貌和精神追求。校歌历久弥新,紧跟时代步伐,催促着莘莘学子和代代宁小人努力向前,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用山区人民的朴实、勤劳、勇敢不断涂抹重彩浓墨,同荷教泽铸就教育梦。

“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校园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一块块奖牌熠熠生辉,使这所始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贫困山区县唯一的县直小学被众多媒体所关注,蜚声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宁陕小学始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努力向前》赋予办学理念:传承文化,爱国图强,培育人才,建设宁陕。今天的宁陕小学师生,为宁陕小学办学理念赋予新的内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形成了以传承文化,文明礼仪建设为主线,实施素质教育,爱国图强,建名师队伍,育英才的特点。

多年来,宁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县局的统筹规划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宁陕小学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现在占地面积41.6亩,建筑面积10030平方米,全校达28个教学班。学校拥有微机150台,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建起了校园网、少儿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室,建起了实验室、舞蹈室、劳技室等26个功能部室,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塑胶球场,建成了寄宿制学校,建成了标准化食堂,每班都实现了空调取暖,成功创建了市级绿色园林校园和省级科普示范校。让山里孩子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梦想成真。无怪乎到校施工的城里师傅啧啧赞叹:“山里学校比城市学校都洋气”!

一、校园文化春风化雨,环境幽雅处处育人

学校厚重的历史、多元化的文化滋养着师生的心智。走进学校,师生温文尔雅、热情大方;“健康文明,勤奋进取”的校训,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品德力量在释放;人人会唱的校歌催人奋进;22个宣传橱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古诗文长廊复活了诗圣诗仙,催生出一个个小诗人和小作家;操场四周各种花儿顺着时令顺序开放;海陆空时空隧道挑起了学生洞察自然的兴趣;单调的墙壁上装饰的常青藤、太阳花、笑脸墙象征着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办公楼前镶嵌的历时百年优秀学子敬赠母校的匾额“同荷教泽”四个大字,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共勉,共同承担教育重任,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泽被一方。迈进教室奋斗目标、绿色园地、中队板报、活动剪影等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散发出时代气息,凸显出少先队的有形化建设,形成班班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二、文明礼仪树人德,校园香溢少年花

学校依托县交警大队、县武警中队等德育基地,开展了“以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节活动;“小手拉大手”环保教育活动;与政前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共成长”联谊活动;结合推普活动周开展街头错别字——“啄木鸟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清明节扫墓缅怀先烈——新队员入队仪式,“文明礼仪伴我行”“小交警执勤”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塑造美好心灵。去年,结合庆祝建党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感。学校组织低年级观看红色影视作品,举行“知队章知党史展风采”主题活动;中年级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红歌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展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校队员们真诚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三、文明礼仪伴我行,慧智做人益终生

文明礼仪教育是宁陕小学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首先,精心编写文明礼仪校本教材。2008年9月,完成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教材从学校礼仪、少先队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文明礼仪歌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向学生传授了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要注意的礼仪规范,语言生动形象、插图清新亮丽,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时间“争做文明小学生”在校园蔚然成风。学校编写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在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中获校本教材类三等奖,并获得市级一等奖;其次,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上课表、进课堂;最后,开展办文明礼仪手抄报、黑板报,文明礼仪征文等活动,使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得到提升、巩固。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一,全方位育人

为确保学校教育效果,发挥家长、社区的作用,让家长走进学校,教师走向家庭,多方联动全方位育人。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深入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家长更加支持理解学校,教师更加自觉提高业务水平、规范从教行为,达到了家校联手、共同育人的目的。利用学校省级家长示范学校的便利条件,坚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聘请专家讲座、优秀班主任讲座及家长家教经验介绍等。实行了“金点子奖”制度,鼓励家长评价学校、评价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开展了爱生大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活动,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把班集体和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了活动质量。

五、建名师队伍,助孩子们梦想成真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孩子们处在山区享受到城市教育的资源,接受名师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渴望,也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与学生共成长,教学与评价同改革。近年来,学校组织了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30多人次赴北京、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参加了国家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分期、分层次举办了管理者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培训了全校教师80余人。组织了专家报告会10余场、现场上课课堂实录评析10节。以课堂为主阵地,组织大量验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本年度举行大型教研活动20余次,并形成了相应的案例,语数英学科还录制了课堂实录。精选了相关过程资料,编辑成册。抓点带面,创造了基于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新格局。组织了相关人员对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开发的教案100余篇,形成了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新成果。如“生活指导”“交往与礼仪”等。以质量月活动为抓手,开展学习方式改革的专题研究,组织了各门课程的展示课共6节。以促进发展为本,开展了课程评价研究。在评价主体上,倡导多元;在评价形式上,倡导多样,以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等。已研制出学生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艺术、科学、英语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扎实的师能建设活动带动了队伍的整体优化,涌现出了大批课改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有3人被评为省级课改先进个人,5人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14人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有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9人。

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学校自身教育做大做强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头作用,广泛开展教研网络活动和送课下乡活动。实行每月一校,每校一主题的定期教研网络校督查制度,有效地落实了常规管理,特别是课程计划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教辅资料的管理等,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依法依规,按计划、有创造性地实施。开展“每师一课”“每校一章”的联片研究活动。“每师一课”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人人参与的校级“说课——上课——评课——研课”活动为片级展示推出一节节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优质课;“每校一章”体现了各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优势,集合了各方优势和特点,促使各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课题、抓骨干、抓群体,使课题研究与队伍建设同步发展。学校已初步完成了实验现状调查及子课题申报工作,学校有主导性课题,教师有自己的小课题。已申报小课题10余个,共有50余人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将课程改革实验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群众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与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相结合;将教研指导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达到以科研带实验,以科研培养队伍的目的。成功推出了城关教研网络校省级教学能手1人。

七、用艺术教育净化孩子心灵,打造艺术特色

学校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联合办学,广泛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每学年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庆六一、每年的“两会”文艺演出、大型节日活动、书画展、年级组的“教学活动”展示;举办全校师生参与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艺术节活动。根据教师的水平与特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好特长等方面开展了兴趣特长班活动,如舞蹈班、书法班、绘画班,以及科技小组、气象小组等兴趣小组,定时定人定场所,使活动常态化,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展。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乐器进课堂”“汉调二黄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演奏一种课堂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共同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结合体卫艺要求,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而学校除在艺术课上展示学生特长外,结合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每年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在400人次以上。

八、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住宿就餐也育人

为了让乡镇群众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办成了半寄宿制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坚持后勤育人,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充分挖掘营养计划的育人潜力。精心布置餐厅。安装悬挂了餐食名言;安装了闭路电视,制作印有名言及学生分席就座的桌签;规划了排队、等待及上下楼梯的路线。抽调得力人员担任学生指导教师,在带班领导及值周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就餐。成立住宿学生学生会,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广泛开展文明餐桌、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漂亮小床、文明宿舍等系列评选活动。学生珍惜粮食、爱护餐具、注重用餐卫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好习惯的养成。

以爱育爱,让学生知道感恩,传递爱心,敢于担当。不说学校的学生个个上北大、人人进清华,但有了爱就足以奠定其一生的发展基础,为其托起希望的明天,因为学校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负责的人、合格的人。正如上级领导到校鼓励的那样:全县上下同荷教泽,全校上下同荷教泽,校内校外同荷教泽,宁小这只山窝里的金凤凰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陕西宁陕县宁陕小学)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