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引”“导”“放”“收”

2015-09-10刘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环节体育

刘军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追求,要在体育课堂上科学地体现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在正确理解主体性教育观的基础上对课程环节精心设计,在此,笔者提出“引”“导”“放”“收”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以“引”生趣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原因牵涉到许多方面,但有两点是不可忽视的,即一方面教师主宰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调,导致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只是机械性地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学生因为脱离自己的经验和基础体育能力去体验运动,从而无法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厌倦体育课。

无趣则无动力,体育教学必须改变教师专制、学生跟拍的局面,给学生一个自由、激情、奔放的课堂,让他们能够体验运动乐趣、享受成功喜悦。首先要从兴趣着手,当然,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初中学生认识社会的特点来看,体育赛事和明星效应对学生的兴趣影响非常大,作为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有意识“引”发他们的体育活动兴趣。比如,以姚明在NBA的成功,因势利导,讲解篮球的诞生、发展、运动规则等,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二、以“导”促教

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内容的载体,掌握运动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获得也是人之生存所需,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的一种方法。教师就如牧羊人,要充分考虑两种情况,即羊群中生存能力强的总能找到鲜美的牧草而膘肥体壮,能力差的总是吃不到或吃不饱,这就需要牧羊人把羊赶到有草的地方,引导它们寻找鲜美的牧草,它们才能生存。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有的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有的学生体育基础能力很弱,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考虑这种差异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这需要教师学会以“导”引“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体验,在积极的自我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以“放”促学

1.课前“放”

课前“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放”,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思想,共同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比如,在教学篮球“行进间高手上篮”时,课前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设计任务,包括动作要领、场地布置、器材准备、分组方法、练习形式等,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方案,在上课前一天上交。这个期间,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查阅资料,了解“三步上篮”的要领,并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请教老师,教师选择一份比较好的方案作为制定教案的主要参考依据,并让学生参加教学,这样就给了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课中“放”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此为依据,在课中应做到如下的几个“放”。

一是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害怕向老师提问题,主动和老师交流意见。教师应该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断创造机会或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自己的见解,并给予适时的积极评价,让学生真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是鼓励学生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和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学生针对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于学习重难点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给予学生充分放开手脚的机会,对于学习中个体差异的存在,鼓励学习能力很强的同学充当老师,对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示范讲解,并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四、以“收”促效

所谓“收”,即要做到“教”和“学”的统一,做到“教”和“学”的任务与目标的一致,而不至于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最终的意义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做到点面结合,对教学前期过程“放”的效果进行总结与验收。

体育课堂中“引”“导”“放”“收”尽管具有其独立的特点,但对于整个教学环节来说又必然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整体,且具有一定的辩证关联,“引”和“导”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放”,而“放”则是“引”和“导”的目的呈现,“收”则是对“放”的效果验收和总结,任何脱离课堂教学的整体系统而单独谈教学环节使用是错误的,只有理解了四个环节的辩证意义,才能更好地开展科学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环节体育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