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真情实感成为作文的灵魂

2015-09-10李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真情作文情感

李平

作文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综合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反映。长期以来,学生对待作文淡漠处置,缺乏内驱力。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让作文从“移花接木式、干瘪假话式、远离生活式”走向“有真情实意、别出心裁”,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现状分析

以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为例,我们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表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学生缺乏作文兴趣,教师出题偏离现实生活,老师关注度不够;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关注不够;缺乏阅读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电视或玩耍;缺乏课外积累,只为作文而阅读照物,根本谈不上主动二字;大部分学生没有写日记和摘抄美文的习惯。

从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状态,腹中空空何谈笑逐颜开。可想而知假话连篇式、移花接木式等作文造成了真情作文的缺失。写作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何谈快乐作文。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有创意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观察,在体验中写作,在体验中成长。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灵感,书写真性情,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分板块教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作文教学也应该从这三个板块入手。

1.品亲情,担家务,感受家庭冷暖

亲情指的是亲人之间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尤其是家庭中的一些琐碎事情。在写作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蓄,不能胡编乱造。

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汲取素材,培养美好的劳动情感。

2.指导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书写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有利于教师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心灵的智慧去重组。同时,对学生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3.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生活,用心体验社会生活的习惯,挖掘社会和地方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三、实施策略

1.写作前首先要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1)擦亮关注生活的眼睛。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倾听精彩的话;留意民俗风情。

(2)培养记录生活的意识。随时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件新鲜的事,一点心灵的颤动都不放过。

(3)练就展现生活的习惯。生活只是素材,要把它变成文章,需要靠感悟去内化提升。

(4)善于思考。缺乏思考的语言是空洞的,在观察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不断地思考生活。忠实于生活,以真诚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客观的态度评价、感悟、审视生活,获得真情。

2.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

体验有时是薄弱的、片面的、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如何把握住,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1)创设情境,体验“真”生活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架设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再现生活情景,给予学生刺激,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去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2)激发“真”性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教师应抓住生活点滴,尊重个性,走进学生的生活,激活情感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思我事,用我手写我意。”

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怎样想就怎样写,活跃思维,激发真情,展示个性。

3.写作后多元评价

教师在关注作文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多元评价。教师自己写评语,进行评价,不但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可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点评等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有了情感我们的世界才显得多姿多彩,有了情感才有我们的喜怒哀乐,没有情感的作文空洞乏味。如果小学生作文能紧紧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真实起步,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作文教学就会拥有不衰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新昌县沙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真情作文情感
我用真情守护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以心换心见真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