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更有效

2015-09-10顾跃芬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狐狸交流思维

顾跃芬

一、把握评价语准确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增加厚度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突显在教师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评价语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

例如一位老师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有一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老师随即肯定说:“有道理,和乌鸦相比,狐狸的确是很聪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实则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学中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骗别人的东西吃,这是在“使坏”,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二、把握评价语灵活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尽显精度

在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其实人和人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交流,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名师们深谙此道。他们的评价语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他们的评价语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有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语,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并不是难以企及的。

在《九寨沟》一课上,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学生读得很好。我的评价是:“男生声音洪亮、整齐、奔放,让人仿佛置身于九寨沟的平湖飞瀑中……女生声音甜美、圆润、绵密,让人仿佛来到了九寨沟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我借用课文的原句描述九寨沟的美丽。孩子们的情绪被鼓舞起来了,练了一遍又一遍。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形象的评价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唤醒了学生的联想。

三、把握评价语的机智性,使有效课堂的交流徜徉诙谐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又再请第三、第四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老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能读得比他读的雪让人感到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贺诚老师在教学《田忌赛马》时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田忌、齐威王、孙膑,要求表演与文中相一致。学生表演后,一名同学评议说:“老师,我想应该演出孙膑把自己的主意讲给田忌听时,跟他耳语的情节来。”贺老师听了笑着说:“你才是真正的孙膑。来,请你来调兵遣‘马’吧。”同学们听了都情不自禁笑出声来,被表扬的同学则喜形于色地进行表演。

四、把握评价语的激励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预约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例如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个同学教大家认读生字:有些生字都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可以用“加一加”“换偏旁”的办法来认;有些还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它的声旁来记生字。我马上表扬他:“你的办法真多啊!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之产生,形式新颖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所以,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对学生而言将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鼓励。

五、把握评价语的延时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充满期待

课堂即时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教学中有个学生在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而我却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学生在我的点拨下一下明白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我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避免了出洋相。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而运用延时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评价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一定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评价的艺术,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狐狸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