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有效阅读的途径例说
2015-09-10陈宏伟
陈宏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以词语教学为基础的。笔者在多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如今的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不同凡响,但在基本的语词积累和理解上却非常匮乏,令人感到忧虑,深感作为语文教师责任的重大。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了阅读,每天15分钟,多年如一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加词语积累,拓宽阅读途径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因此,课堂教学中,除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和说话,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外,我还要求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每天有准备地讲两个成语或者熟语,讲清词义、语体色彩和用法。余映潮老师说过:“积累是作为素养和基础提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积累,三年下来,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厚了,语文素养提高了。词语积累看似简单,但要注意坚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还要注意把积累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进去,这样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闪现,才能不断创新。
二、开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茅盾曾经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并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把课堂前15分钟交给孩子们。根据年级不同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七年级以“诵”促读。方法是每课一读,教师从读音、朗读节奏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来朗诵文章,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学期训练精美语段的朗诵,下学期侧重训练美文的全文朗诵。八年级以“展”促读。方法是每课一读,每天一名同学诵读,其他同学听读,听读完毕说说心得体会。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的选材进行品评,或对作品的详略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九年级则以“讲”激读,以“评”诱读,以“写”促读。方法是每周出一作文题,以一周为一个单位,每天一名同学进行同题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周末老师布置周记,全体同学在听其他同学“讲”和“评”的基础上,再次同题作文。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甄选出佳作,在班级“读书角”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作品,必须不断汲取“源头活水”,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自然书香满室,这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使得同学之间互相感化,互相促进。
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成功的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在丰富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它们既有密切的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当你有了充足的阅读储备,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阅读对写作和个人语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要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提升阅读价值,增强国民素质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有增加知识积累、丰富个人情感、提高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国民的整体质,推进社会文明化进程。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什先后提出关于读的运动,改善国民的整体阅读能力,提出“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口号,并曾经拨50亿美元改善儿童阅读现状。在英国,牛津大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分级阅读研究;教育部长朗奇曾经倡导“全英阅读年”的活动,提出“阅读进行到底”的口号。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国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新政的背景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有义务重视引导、支持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阅读,创造读书型和学习型社会,“将阅进行到底”!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学院附属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