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
2015-09-10吕惠屏
吕惠屏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造就人”,对于班级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学习单位来说也一样。本文就班级隐性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在营造隐性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题,需要不断挖掘、研究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片面理解,认为把班级布置得漂亮就可以了。窗明几净的教室固然漂亮,但那只是显性的环境文化建设。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班风等诸多隐性文化建设,才是我们要着力打造的。
如何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树立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全面料理班级内发生的大小事务,另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在思想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班级中,班主任的定位与作用正在悄然改变,应该把班级这个最小的教育单位营造成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家园。因此,需要营造优良的班级隐性文化,更注重观察和引导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心理倾向和情绪反应,将校园文化建设同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抓好班级内软环境建设。如学生制作贴纸画、书法及其他作品装饰教室并设计展示栏,长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文章,根据班级情况要求班委或小组定期编辑和出班报,等等,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我感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自主体会美,比单纯地说教好多了。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隐性文化环境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觉醒和教育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00后”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观念,缺少集体感与参与感。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将班级精神文化这个隐性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一)采用制度和措施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有或无,更体现在其起到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各项班级制度,并逐步修改。包括《班级公约》、《班干部分工及职责》、《劳动分工及职责表》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日常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和监督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在学生的意识深处牢固树立起班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的教育是个性张扬的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与爱好,发挥自主管理的内驱动力,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结合班级特点,以班主任为主导、班干部为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格局。形成知道哪些事应做,哪些事不要做的正风正气。
(二)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班主任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不断挖掘班集体文化的典型和榜样,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教育活动,不论校内表现还是校外表现,凡是符合班级文化特征、积极向上符合班级实际,并且可以促进班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或生活典型事迹都应该推广,这是班主任营造良好班级隐性文化的有效办法。同时班主任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成绩在小学阶段固然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但绝不能成为评判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在树立典型、好榜样方面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这些班内宣传平台。抓好班内优秀典型,对学生有最直接的现实感召力。
(三)传承经典文化,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更是历史的明镜,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将传统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并加以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加强学生紧迫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是在班级营造积极向上、拼搏努力学习氛围的必要文化基础。结合当前实际将优良传统文化寓教于乐之中,可提高学生的接受度。班主任一定要明确不同阶段学生要传承的经典文化的内容及传承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是为了让学生在优良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在积极向上氛围中培养学习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荣辱观,其核心仍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打造好班级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
显性文化如同迎风矗立的高山,抬头可见。隐性文化好比静静流淌的山泉,能够深入人的心灵。总体来看,班级显性文化建设是明确的表象,班主任基本都能做好,而隐性的文化建设是无形的,必须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在创造过程中不断积淀、不断升华,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集体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当然,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很多。班主任在把显性环境文化建设搞好的基础上,应该多动脑筋想办法,在隐性文化建设方面下工夫,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