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2015-09-10蹇兆清
蹇兆清
新课改已经十几年,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但由于生物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同,一些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对口”的教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两个问题谈谈认识,以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关注《课程标准》的研读,正确把握教材
《生物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关于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文件,不同于以往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整套生物系统知识。它确定了初中生物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注重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具有全新课程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材是一纲多本,各地有不同教材,这就说明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基于此,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更要吃透课程标准(而不仅是教材)。这就要求生物教学务必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即由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生活的关系。
就一节生物课而言,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通过45分钟获得多少生物知识,更要通过45分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
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用好现行教材,但不能拘泥于现行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开放教材进行生物教学。
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一开始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可向学生介绍一篇有关“基因武器”的文章:2003年危害全国的“非典”疫情,有可能是外国研制出来的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DNA武器);另外还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的一些机构潜入中国内陆地区,打着免费为老人进行体检的幌子,趁机采集中国老人的血样,带回国进行基因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让中国数以亿计的老人得痴呆症、影响中国妇女生育、让中国士兵在战场上沉睡……如此开放的教材学习,无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比教师直接讲解浓厚得多。事实上教材只是众多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师的教学不能也不应该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等方面,整合教学资源,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
教学实践证明,多方面采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开放教材,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食物,更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同时,这样的资源整合对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二、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评价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毫不夸张地讲,我们这一代教师或多或少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主动认识到这一点,依然走老路,就会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
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处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从某种程度上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而轻实验结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制订方案、讨论问题等。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甚至失败,进行重新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真正掌握探究科学的方法和过程。虽然在探究实验中超出规定的课时量,“浪费”很多时间,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受益匪浅。这些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与能力提高,是教师讲解无法比拟的。
2.关注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过去强调的总结性评价手段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的意图产生极大冲突。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教师仍一味强调总结性评价则与之相悖,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我结合新课程标准赋予的精神,努力改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大胆应用过程评价手段,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知识时,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以小组(6~8人)为单位,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植物标本。检查发现,各组采集情况均可得满分。无疑,各组都很认真地阅读过相关资料。课堂上,仍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标本按自定顺序展示在课桌上,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类型进行概括。之后我给每个小组打分,进行综合评价。在讲课当中,教师做简单的综述即可。这样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避免教师的枯燥讲述,效果斐然。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这种过程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各层次学生,使他们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认同,即使在一次考试中未能取得高分,也能自觉地分析原因继续努力,而不会因为考分影响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种创作活动,“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积累。从某种意义上看,以书为本的教材是不能满足生物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将学生引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物世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更多人文关怀,认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断激励他们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卸掉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卸掉沉重的课业负担,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不再是教师的阵地,而成为学生的愉快乐园,课堂气氛不再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