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
2015-09-10张家群
张家群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当前体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指导纲要下,要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过程、模式及教学目标等进行创新研究,以适应中学体育教学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学
一、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果,体现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地位的重视程度,同时说明学校体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使命。该课程标准的出台,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全面发展,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学校与体育教师不能正确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显示不出新课程标准的优点。因此,如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利用新课程标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对体育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创新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人类基本身体运动形式为主,结合球类、体育游戏及娱乐项目,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将简单的体质健康扩展为“健康第一”的总体目标,其教学内容必然发生重大变革。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将各单元基本的体育技能有机串联在一起,除了简单的体质锻炼外,加强学生思想、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帮助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避免竞技体育中的纯运动性,更多地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对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调整与修改,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运动项目或者娱乐活动,或者通过教学设计,将新课标中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三、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或完成教学任务而在课堂上采取的策略与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练习法、纠正错误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体育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创新,才能吸引学生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简化使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与示范的作用性降低,体育课堂上要采取一些游戏法、竞赛法,降低体育的技能要求,增强运动的趣味性,更多的是要通过学生参与简单形式的集体身体活动或娱乐,达到学生无意识的锻炼目的,其中学生对运动本身的理解与反思,以及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表现,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创新
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体育教学是学生在一定运动负荷与运动时间下,通过不断的重复性身体练习,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而在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过程除了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外,更多的是注重体力与智力活动的相互结合,身体活动的参与过程就是学生对活动本身的理解与领悟,并且在很多身体练习中,新课标强调学生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锻炼与培养,相比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地在他们的小群体、小社会中通过对身体练习的思考、参与,学会竞争与合作,最终实现集体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模式创新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采用“四段式”的教学模式,都是由基本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由慢跑、徒手操开始,然后教授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有的老师甚至连开始部分都省掉了,直接让学生借几个球自己玩。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更不用说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在新课程标准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而且要把锻炼身体的方法教给学生,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的能力资源,同时注重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把学生看做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六、教学目标创新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始终将学生的身体练习作为教学目标主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作为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与手段,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效果,确保每一个学生从体育课中受益,并能终身受用。
七、结语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中学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全体体育教师提供了新理念与方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要正确选择与创编体育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教学过程反馈与调控,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小霞.学校体育教育手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