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幼儿园课程教材的围墙

2015-09-10邵维琴

考试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禽流感课程内容幼儿

邵维琴

我园地处江南农村,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色彩斑斓的田野河流,有茂密繁多的花草树木,它们姿态万千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吸引孩子的视角,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我们现在使用的课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本地文化、社会资源,使单一的课程教材内容走向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为孩子们营造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一、善用自然资源,让课程内容乡土化

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农村当地自然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大自然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天然大课堂,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阔的天空。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用杨柳条编成小花篮,用竹叶编成小灯笼,还用青青的麦苗管子作成小哨子……回想起来真是其乐无穷。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农村,一年四季的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长年不断。这些形态质地各异的自然物,成了极好的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例如:在装饰活动中,我们将各种玉米粒、豆子、小麦、花生、稻草秆等运用到装饰中,通过贴贴、画画、剪剪等形式,将它们做成了漂亮的衣服、挂毯、小包和头饰等;将萝卜、土豆、红薯、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小玩具,既好玩,又可以布置教室。农村的自然物很多,可以说每一样都有着极好的价值,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利用。

2.捕捉动植物与自然规律。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孩子的眼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围绕“蝴蝶”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一位孩子说:“蝴蝶是蚕宝宝变的。”“那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呢?”“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立即有孩子提出了疑问。当时我没有给予孩子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了大家一个去“收集蚕宝宝”的建议。就这样自然走进蚕宝宝的世界,生成了“我是小小养蚕娃——家园互动养蚕——“蚕”的绘画和制作”等活动。我园还利用身边自然资源,组织了幼儿走进菜棚、瓜棚、桃园等系列教育活动。孩子们亲手种下各种蔬种子。在观察、记录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各种蔬菜生长的特征和共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在瓜苗开花、结果的时期,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果品的生长发育形态,感知瓜果种类的繁多。

二、借鉴旅游文化,让课程内容地方化

千灯是一个旅游名镇,古老而又雄伟的秦峰塔,每当我们朝东仰望,便会看见它的雄姿,塔边四角翘起,一个个精致的小风铃随风而响。如何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富有个性的园本课程,让课程内容地方化。

1.借助旅游景点。千灯是一个古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古老的石板街,雄伟的秦峰塔,文化气息浓厚的亭林墓,还有漂亮的少卿园等名胜古迹,我们开展了“美丽的家乡”的主题活动。由于孩子们都去过这些旅游景点,有亲身的经历、体验,因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回家找来了各个旅游景点的优美图片、资料,有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画大树、画旅游的小朋友,画游览车,还有的孩子折宝塔、亭子,有的学做石板路,有的粘贴,能力弱的孩子就给大树、小朋友、汽车染颜色。经过所有孩子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精心创作,一个美丽的“家乡”便搬进了教室。看到真正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此美丽、漂亮、逼真,孩子们非常高兴。

2.亲近民间文化。农村蕴涵丰富而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极开发和利用能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民间儿歌和民间歌谣游戏朗朗上口、取材方便。我们采集了大量民间儿歌、游戏活动,在无意间我们发现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很浓厚,特别是民间儿歌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开展了“赶球”、“贴膏药”、“跳房子”、“占圈”等一系列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的场地上画了各种格子房子和圆圈,幼儿可以随时在户外活动。在“美丽的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本民间文化、家乡的主要特产和旅游景点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从而萌发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如在《家长的特产》这一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共同收集家乡的特产,并让孩子们大胆介绍特产的由来及制作方法,他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最后以品尝特产结束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动脑筋、动嘴、动手,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了发展,从而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结合社会资源,让课程内容社会化

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有密切的联系。把作为“社会人”的幼儿带入社会,能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世事,解决问题。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双龙戏珠广场,大塘生态园,长廊……在走向社会的活动中,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社会经验增长了,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

1.结合社区设施,让孩子接触社会。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有一次,孩子们去少卿公园游玩。在阳光明媚的冬天,当孩子们看到公园里还有那么多五彩鲜艳的花儿时,异口同声地说:“啊!多美的花儿,多美的公园啊!”这时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有人把狗放到草坪上随意大小便,有人把垫着坐过的纸随地乱扔,这时我们便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孩子说:“那位叔叔乱扔纸屑,不讲卫生,影响环境美。”有的孩子说:“叔叔的狗乱拉屎拉尿,行为很不美,影响公园的空气。”这时有的孩子便主动上前捡起纸屑,有的孩子上前对牵着狗的叔叔说:“你的狗不能到草坪里随意大小便,应当到厕所去。”面对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一个劲地赞美、道歉:“小朋友,你真乖,我以后一定改。”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增强了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也增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和做社会、做生活的主人的意识。

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孩子关注焦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比如重大体育比赛、地震灾难、禽流感等。他们会围绕这些话题,探究原因,参与评论。例如近来孩子非常关注禽流感的报道,每天都有孩子跑来和我说关于在新闻里看到的禽流感的事情:“老师,什么是禽流感?”“老师,你知道吗,我们苏州也有人得禽流感了!”看着孩子们非常关注禽流感的样子,我乘机发动幼儿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生成了一系列活动,如生活活动《我爱洗手》,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学习“七步洗手法”等。

总之,我们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善用自然资源,借鉴旅游文化,结合社会资源、关注幼儿视角等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课程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更新、完善,努力走出幼儿园课程教材的围墙,促进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禽流感课程内容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