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9-10郭军芳
郭军芳
1.关注学生的“预习”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第三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第二道题的记录……这样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做,那么就可能以老师的有为造就学生的无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学习。正是由于有了学生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我在备课时主要思考如何重构教材,突出主干知识。更为形象地说,传统备课我是在做“加法”,现在的备课我是在做“减法”。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一些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要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时,着意数学思想的渗透,更着重哲理观点的升华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哪一位不同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都是站在思想的高度、站在哲理的高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把这些思想和哲理观点编成教材来教中学生,他们无法接受,无助于以此为武器进行思考和应用,当然增长不了聪明才干。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地长期渗透,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4.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
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的。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则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影响避免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给学生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很好地鼓励其积极追求。
5.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学数学需要做题,其他课程也是如此,但怎样才能发挥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实现“把题做透”的目标,教师必须少留作业。
6.师生必须建立稳的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要陶醉观众首先要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能知下一句。
7.帮助学生反思
经常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每次只是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要给予其大量启示性鼓励与正强化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反思的好处,使他们在反思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引导大家都向其看齐。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反思中,能不断进步,能够经常地、认真地、下意识地反思。如此,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学习的魅力,从而转变思想意识,总结方法,优化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