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5-09-10才让措
才让措
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重视学习语文,重理轻文现象很普遍。因此,要向学生讲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本国语言是义不容辞的事情,而且语文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为使“鼓励性”强,不妨采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讲清学好语文对其他各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强调指出即使离开了学校,不管从事何种工作,“语文”仍用得最广,学好语文终身受用,同时向学生说明只要有端正的态度,语文学习就并非难见成效,最后鼓励学生不要被动接受,而要主动求索,以积极态度学习语文。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课前恰如其分的过渡语作导语,不仅能使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五彩池的神奇,然后将用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五彩池的大小、形状、颜色的语句作导语,这样使人听了如临其境,不仅激发学生学好这一课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美好的境界及无限向往之情。
二、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五彩池》一课,当学生了解到来自同一溪流的水流入池里颜色就不同了,甚至一个池里有几种不同色彩,而舀出来看又跟普通水一样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其中原因吗?同学们极感兴趣,有的想,有的查找工具书,教师在班中来回询问,再加以总结,则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不但使他们受益匪浅,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争论,激发兴趣
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一次班会时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城要扩展公路,可一旁有几株树怎么办?为此,同学们展开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摆事实、讲原因,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有位名人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训练,对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作用很大。如学了《小摄影师》这课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小摄影师回去怎样想的?他还会来吗?高尔基会怎样接待他呢?”,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续写故事的念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使他们爱上语文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困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想方设法使学困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驱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采取积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的思绪,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天地,走得进方能悟得透。
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有了彼此的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但师生关系的和谐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热爱所有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为兴趣培养埋下种子。
俗话说:人不因时间而改变自己,但会因环境而改变自己。也就是说,除了良好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外,良好的课堂气氛与愉快的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作品离现今时代较远,有些背景学生不甚明晰,学起来自然有些陌生感。如果教师仍平铺直叙,就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和现实多加联系,得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惊喜。如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很可能对海伦·凯勒的三天生活产生平淡之感,如果让学生首先设想假如自己失去三天光明,怎样安排三天生活,设身处地地体会残疾人的心理历程和心理感悟,将对作者在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及对世人的博爱襟怀有更深的理解,阅读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活动情境,营造一种欢悦或凝重的氛围,把学生带进去,沉浸于角色的体验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周总理,我们怀念您》一课时,在黑板上贴了一张总理的肖像,苍松翠柏环绕着。学生凝望相片,动情地诵读课文《一张珍贵的照片》中描写总理外貌的句子,接着学生通过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声情并茂地追忆起总理的足迹。于是“小桂花”来了,“清洁工人”来了,站岗的“小郭”来了,青年工人“刘秀新”来了……他们纷纷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一同来到“十里长街”哭别总理,正是这种情境式活动,加深学生对总理品格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必将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源泉,必将促使语文教学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四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有用人才。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反映教师本身的素质,而且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形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研究教材,总结出更好、更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体会、获得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