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路探析
2015-09-10崔晓会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2013年新增高校毕业生690多万,加上2012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有将近720多万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全国各级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本文针对高校就业指导,通过分析当前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就业指导过程应遵循的原则,对把就业指导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建设、就业指导目标设置、设置合理化就业指导机构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为建立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做出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观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畅通高校毕业生职业通道。”[1]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我国就业体制不断完善,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确立以市场为导向、高校推荐为主、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国家进行一定调控、全民动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把大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安全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责任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很大关注和重视,全国大部分高校对就业工作都开始进行新探索,同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因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2]。
1.高校就业指导学科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就业指导学科内容设置非常零散,对学生的指导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科学、完整、统一的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就业指导单纯指向毕业生进行设置,很多高校开设在大四,很多毕业生忙于找工作、毕业相关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听的人并不多,就业指导课成了形式主义。近几年,大部分高校开始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到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同时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就业指导的系统性课程,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引入就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了解自己,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很好有效地融合,各自相对独立,在衔接上不是特别好。
2.大学生就业指导目标设置问题
目标是人前进的方向,当一个人设置了愿景后,就有了前进动力,每个人的社会活动都具有目的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目标设置非常重要,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进行就业,但对于大学生就业目标的设置存在很大问题,大部门就业指导课的老师都是机械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实施填鸭式教学,不真正了解学生所需,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分歧,教师和学生都把高校的就业率作为唯一目标,重视短期行为,毕业生对自己没有很好地认识,盲目就业,对自己的个人潜力和对未来发展没有很好地认识,导致毕业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用人單位抱怨学生的浮躁,毕业生抱怨没有合适的工作,形成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却找不到的两难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遵循的原则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个长期目标,从学生入校就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对于就业来说,什么时候指导都“不早”,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程化原则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全程过程,不是阶段性、临时性的一项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对其进行适合的指导。如学生入校后,大学一年级期间就对其进行兴趣分析,让其真正了解自己的最真实兴趣;对性格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与什么样的工作相匹配,根据自身兴趣和性格培养自己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明确自己的目标,进行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价值取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选择适合自己价值观的企业,对学生进行就业心态教育,帮助其了解就业信息,为其就业准备,在大四的时候给其讲授当年就业政策,结合学生自身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全面化原则
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化讲解,学生必定是一张白纸,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进入大学,一切都非常陌生,社会就业压力让他们对大学的憧憬变成对毕业的恐惧,这就需要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其全方面了解就业,消除对就业的恐惧,真正让就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全员化原则
目前各高校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大学生就业只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就是就业指导中心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招聘会、专场就业讲座等,这些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全员化的就业主要指动员高校全体教职工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真正把大学生的就业落到实处,高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重视就业工作,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目前来说,各高校都在竞争生源,而就业质量直接关系高校长远发展,同时影响教师自身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全员化的事情,专业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行业方面的就业讲解,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有更贴切的了解,学生受到的效果会更好。
4.个体性原则
所谓个体性原则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利用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激发学生自身潜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真正找到自己的目标,给他们设立愿景,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接受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寻找,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知、自我提高,变被动的“等、靠、要”求职心理为主动的“学、追、求”求职准备。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各高校都在探索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构建适合的就业指导体系对高校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就业指导落到实处
高校大学生就业关系国家的稳定发展,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真正落到实处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各高校应开始职业测评系统和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通过辩论会、座谈会、专业讲座、社会实践、专家论坛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克服错误的择业观念,就业过程中要从长远发展看,不要只看当前利益得失,客观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大学就业指导部门要对学生提供全方面指导,了解学生的求职心理,对其进行分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责任观念及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克服盲目的从众、攀比、自卑、自负等心理,帮助毕业生调整好心态,树立积极的择业心态,正确面对工作,培养起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建设
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学校一个模板,在对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各有各的特色。因重视程度问题,各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随意性很大,尤其在理论和实际过程中脱离行业非常远。要求编写有针对性的统一校内教材,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使内容具有针对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扩大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对象,让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整个教育过程,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学科体系,按照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给学生开设适合的就业指导。如在大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什么样的职业相匹配,帮助其了解就业的基本情况;大学二年级,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技能的需求,了解自身专长,帮助学生培养自身技能;大学三年级,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雇主需求,进行职业心态训练,辅导学生求职信和简历制作,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组织一些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体验就业市场;大学四年级,给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和就业渠道,辅导学生面试的技巧等;在学生毕业后,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就业指导。
3.对就业指导目标进行设置
在对大学生的就业辅导过程中,不要让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就是让学生找到工作,而是让学生明白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学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个不同类型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如国企需要“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三好学生、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等会受到国企的青睐;民企更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外企更注重学生的执行力,等等。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良好沟通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锻炼大学生的求职能力与受挫能力,让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是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后备力量和可靠接班人,是千家万户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民族安全稳定的基石,完善就业指导学科体系,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是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的大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分析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实现高等教育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梅月云.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夏晨.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基金: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主持人崔晓会,项目编号:SKY-2014-2076,2014年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科研、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Sakai系统中在线考试的应用与研究——以西亚斯为例》,项目编号:2014KYYB13,本论文为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