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几文大钱”的妙用
2015-09-10季连琴
季连琴
摘 要: “钱”在阶级社会中可以表现它的万能,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孔乙己》中的“几文大钱”在交代人物的身份及社会背景、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钱” 《孔乙己》 “几文大钱”
“钱”在阶级社会中可以表现它的万能,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孔乙己》中的“几文大钱”在交代人物的身份及社会背景、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几文大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及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
《孔乙己》开头就写道:“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涨到十文……如果出十几文……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碗酒的价钱由“四文”涨到“十文”,不难使我们想到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清朝末年,物价上涨,从而使孔乙己及孔乙己们悲剧的产生成为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交代咸亨酒店喝酒的这些酒客们各自的身份时,除了从服饰上(穿短上衣的,穿长衫的)进行区别外,还从出钱喝酒的数目上加以区别,短衣帮政治、经济地位低下,一般只能出“四文”钱喝酒,因此,四文钱就成了劳动人民身份的代表,可称之为“四文酒客”。“如果出到十几文就能买到一样荤菜”作为下酒菜,但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因此,这里的“十几文”就成了统治阶级身份的代表,可称之为“十文酒客”。作者通过这几文大钱的对比,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不伦不类的身份做了铺垫,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几文大钱”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孔乙己究竟是“四文酒客”还是“十文酒客”呢?作者明确地指出,他是一个“九文”酒客,这九文大钱,既写出孔乙己不愿意只拿出四文钱与短衣帮为伍,又多拿不出一、二文超过“十”的钱,向有钱阶级那样踱进店里喝酒的矛盾思想,人物的思想性格在这几文大钱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下层知识分子,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下,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他身材高大”,有着谋生的条件,即使进不了学,也可以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但他却在“四书”“五经”中耗尽年华,落到即将乞求的境地。他不面对现实,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之乎者也,自命清高,处处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在当时“短衣帮”只能出四文钱喝酒的情况下,他却“排出九文大钱”,以显示自己的阔绰,以掩饰自己被酒客们取笑脸上“又添新疤”的不安,以求得心理平衡。
同时,孔乙己善良与诚实的思想性格也是通过对“钱”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他“品行比别人好”,从来不拖欠酒店里的钱,即使偶尔身上没有现钱,也只是“暂时记在粉板上,不出一个月,定然会还清”。生活寒酸的孔乙己能做到这一点,在相互倾轧、唯利是图的社会中,与那些流氓、地痞、混世魔王相比,有其值得肯定令人敬重的一面。
三、“几文大钱”决定着人物命运
小说的情节发展到高潮,作者别具匠心地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喝酒的情形,这“四文大钱”是孔乙己在走向死亡时的一个特有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意义:孔乙己一生追求功名利禄,羡慕上层阶级出到十文钱,悠闲自得地慢慢坐喝,但他口袋里的钱始终也突破不了“十”,在他的一生喝酒的经历中,足以使他荣耀一刻的只是那可怜的“九文”,他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这“四文钱”的命运,但是社会制度决定了孔乙己的命运,他临死之前仍然摆脱不了,只能“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脚,倚着门槛,喝完了这最后的“四文”钱的酒,“坐着用手慢慢地‘走’去了”,落得一个“落魄童生”的“美名”。
四、“几文大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小说中先后出现三次,它把当时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活着的时候,被逼迫、被侮辱,没有温暖、没有同情,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孔乙己是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命运,都深受以丁举人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剥削与欺压,反而把他当做笑料取乐,使“教人活泼不得的酒店,充满快活空气”。等他在世界上消失,人们就忘了他,只有掌柜在结账时,偶尔提到他,关注的是粉板上的“十九文钱”。可见,这十九文钱在掌柜心目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孔乙己本人。由此,读者不难想到孔乙己所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多么冷漠。
小说中的人物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离开了环境人物就失去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人物形象就不具备社会性。分析鉴赏小说特有的社会环境,是揭示主题的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