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初探
2015-09-10曾黄淑芳
曾黄淑芳
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的内容与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通常总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章、节进行复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按专题(即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问题、阅读理解、数学信息题、方案设计题、数学开放题等)进行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下面我结合数学实践经验,对怎样做好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谈谈看法.
一、科学剖析知识结构,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头两年,学生数学知识是按章、节一点一滴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零碎的.因此,初三总复习时教师必须科学地剖析知识结构,列出知识结构图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整理、归纳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四边形这一章时,由于概念、性质、定理较多,各图形之间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极易混淆.如果能列出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进行复习,就会使学生对本章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有清晰、系统、深刻的认识.
知识结构图
二、精选范例,挖掘例题教学功能
复习课中所选的例题必须能突出教材重点,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或者是在解法上具有代表性、应用广泛的.通过范例的分析与解答,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例题的变式,通过变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圆这章时,我们可以选取教材第79页例2作为范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
范例:如图1,已知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本题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相关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融为一体,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又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总结归纳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例题的讲解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对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认知结构,活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初中数学比较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转化、数形结合、换元法、配方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
本例应用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它使题目由难变易,使我们更快找到了解题途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总结,使学生领悟其价值,强化应用意识.
四、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数学教育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而考查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探究、联想等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必然趋势.因此,进行第二阶段的专題复习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创意新颖,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探索性的问题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如图3,⊙O表示一圆形纸板,根据要求,需通过多次剪裁,把它剪成若干扇形面,操作过程如下:第1次剪裁,将圆形纸板等分成4个扇形;第2次剪裁,将上次得到的扇形面中的一个再等分成4个扇形;以后按第2次剪裁的做法进行下去.
(1)你在⊙O中,用尺规作出第2次剪裁后得到的7个扇形(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2)请你通过操作和探索,将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所得扇形的总个数填入下表:
(3)请你推断,按上述操作过程,能不能将原来的圆形纸板剪成33个扇形?为什么?
简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
第(2)题是一个规律探索型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n=1,2等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观察、探索,找出其中的本质规律:第1次裁剪所得扇形的总个数为4=1+3,以后每进行一次的裁剪,扇形总数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个.因此,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所得扇形的总个数分别为10,13,3n+1;
第(3)题由3n+1=33得,n=10,因为n不是自然数,所以不能将原来的扇形纸片剪成33个扇形.
显然这类探索性问题的解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重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西南师大的陈重穆教授指出:“问题解决了,学习任务还未完成,还要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经验教训?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更美?这里使用的解法能否解决其他问题?这种似乎多余的一看、一想,却常常是创造的生长点.”所以反思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及解题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是矫正自己错误的一面“镜子”.
综上所述,在初三总复习教学中,不能靠加班加点,也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只要精心地设计复习方案,从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精选范例,总结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思维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加以强化,就能使学生在掌握好“双基”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