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本原性规律”及其指导策略

2015-09-10戴静

考试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初中物理

戴静

摘 要: 文章讨论了初中物理本原性规律的概念,探讨了如何运用本原性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旨在为构建高效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本原性规律 指导策略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和媒介,采用“哺乳式”教法,注重通过教师产生知识,并细化分解,将知识转化为易被学生吸收的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教法的弊端不言而喻,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物理学科被磨去棱角,学生体会不到物理的内在,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要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落实新课改精神,满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此,笔者讨论了物理“本原性规律”的概念及其用法,旨在为构建高效物理教学模式献计献策。

一、物理学习方法本原性规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规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物理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仅起到对某一系列學习活动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实践,包括联系生活、探究、分析、实验等。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物理理论是一个从产生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将教学活动与物理理论被提炼、被完善的过程进行相类似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这就是物理的本原性规律[1]。

严格来说,物理理论是物理基本要素与朴素思想的完美呈现,采取物理“本原性规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产生的原始思想,以及理论中包含的物理本质,从而实现物理理论教学的“实质与形式并重”的教学目标。“本原性规律”在实际教学中表现的特点在于,知识不仅是从教材或者教案中而来,还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生活互动、与实验互动、与探究互动等。

二、应用本原性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运用本原性问题引导学习联系生活

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是抽象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本原性问题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知识在生活中的客观形态,从而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如在教学”浮力“时,首先带领学生提取“浮力”的定义。

以实验创设课堂情境:将一个空塑料瓶放入盛满水的盆里,此时塑料瓶会浮在水面上;而将塑料瓶灌满水,再次放入水盆中,此时塑料瓶会沉入水底。

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次实验塑料瓶会漂浮在水面上?而第二次则沉入水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解答:第一次实验中,空塑料瓶浸入水中后产生压强,而瓶体正起到传递压强的作用,水面对瓶体产生向上的压力,所以塑料瓶才会浮在水面上。而第二次实验中塑料瓶里灌满水,增加了它的重量,水面向上的压力减小,则水会外溢,而塑料瓶则沉入水底。

提出问题:想一想,物体在空气中是否也会产生浮力?

实验:将氢气球放在空中,则气球会上浮;而在氢气球底部的绳子上系上重物,则气球会停留在空中。

提出问题:想一想,水中的浮力和空气中的浮力有哪些共同之处?能否根据实验总结出浮力的定义?

此时浮力的定义提取出来,由此,学生学到关于浮力的知识。然而,知识并不代表技能,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在提取浮力的定义后,笔者再次提问:煮饺子看似简单,其中蕴含深刻的物理原理。怎样才能表明饺子煮熟了呢?此时很多学生都说“尝一尝”,而笔者告诉学生,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观察饺子在水中的状态,煮熟的饺子会浮上水面,那是因为饺子的密度变小,体积和浮力变大。如此,学会了浮力,学生就学会了“煮饺子”这种简答的家务,知识由此而转化为简单的技能。

2.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探究物理知识的本原

探究性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科尤其适用探究性教学,因为它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物理知识的本原,从而由此形成物理思想,发现物理的魅力。在实践中,教师可结合不同课题的教学目标,将知识转化为探究性课题,让学生或课前、或课后生活中探索和实验。

如“摩擦力”一课,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之外,笔者还在课堂最后为学生布置了三个课后探究任务:探究1:溜冰鞋为什么能在冰上快速地移动?是什么能让我们走路更稳健?探究2:拖把能将地板上的污垢擦掉,在生活中实验,看它的原理是什么?探究3:拔河比赛时,胜利的一方是否就表明了他们的力气最大?为什么?

如此带着与生活相关的课题去生活中探究,学生发现探究不仅能解决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更学到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课堂上永远都学不到的。严格来说,它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技能,更是一种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而这正是探究性教学的设计目的。

三、结语

学习离不开学科知识产生的本原,而物理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将其视作一种资源,甚至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师要开发一切教育元素,将其导入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本原性问题:驱动物理概念教学——以“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3):61-65.

[2]王俊.运用本原性问题驱动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7):6-8.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初中物理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父母在幼儿分享阅读中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