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实现“画龙点睛”

2015-09-10李国华

考试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画龙点睛语文教师

李国华

摘 要: 课堂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语言艺术“左右”着课堂气氛,也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语言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种能力彰显,又是一种艺术性表现,如何让课堂语言成为点燃学生热情的“导火索”,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课堂语言 艺术性 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靠视听觉与视觉引发学生思考是最主要的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都需要借助语言完成。科技发展给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教学手段先进化,这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丰富的元素,教学形式越来越新颖。然而这些辅助工具给语文课堂带来创新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教学精髓的流失。多媒体剥夺了教师的“话语权”,很多教学活动在没有教学语言的支撑下根本无法完成[1]。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怎样优化语言、精炼语言,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别开生面”的导入语

如何让学生尽快从纷杂混乱的课间进入到集中学习的课堂,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是考验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学生“兴趣点”和“情感点”最为接受的话题为切入点,通过简练而别致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拉开课文的序幕,为语文课堂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始,需要教师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导入语。

如“我的母亲”一课,作为胡适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篇课文中,胡适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形象。而借助胡适的笔法为设计导语,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例如:“很多同学都因自己的名字被人取笑过,但胡适却对此不以为然。他经常调侃自己:古有孔、孟说,今有我‘胡说’……”这段导语在应用时势必会让学生哄堂大笑。其实,胡适是我国非常有名的学者,他有很多经典之作,但当人们问及他师承何人时,他总是说母亲是他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他究竟有着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母亲》中一探究竟吧。通过“一段趣闻”的方法引入新知,不但与中学生天性相契合,而且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到“母亲”上,与课文中关键内容相吻合,可谓一举两得、别开生面。

二、“精彩纷呈”的提问语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根据学情和学生认知进度设计“提问语”,让学生以某个或者某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认知与思维得到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精彩纷呈”的提问语,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为教师反馈促进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信息,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提问语的设计要把握时机、注意难度,语言既要明白简单,又要精确到位。如学习《背影》时,全篇只要几个问题就能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一条思考的“主线”,让他们抓住课文的“精髓”,加深理解。问题: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问题:开篇即描写背影对你有什么触动?如此处理的意义在哪里?问题不多,但都问到了“点”上,并且问题是依照由易到难排序的,可以给学生打开思路一段“缓冲”时间,沿着“问题串”,他们对整篇课文的“脉络”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再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会对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有更深的了解。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表现在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以教材实际和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既能使问题真正对大多数学生起到“学有所得”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在问题中体验到课堂语言之无穷魅力。

三、“画龙点睛”的评价语

评价语在课堂语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肯定、鼓励、鞭策,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及时调整与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都与教师的评价语息息相关[2]-[3]。如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时,通读之后请某位学生朗读,该同学朗读得非常好,将诗人的豪情壮志、精神百倍的情感完全表达了出来,这时中肯且准确的评价不但能给予该同学激励,让他建立強大的自信,而且能给其他学生设立一个“标准”。基于此,笔者设计导语时采用了“画龙点睛”式的设导方法:“该同学朗读得很到位,尤其读到‘左牵黄,右擎苍’时,情感充沛,将诗人豪放的性格勾勒了出来;而读到‘鬓微霜,又何妨’时,苏轼洒脱不羁的形象犹似重现。整篇词朗读得毫无词中一贯的儿女情长之态,将诗人孔武刚建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毋庸置疑,这种评价语言比简单而空洞的“你读得太棒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能让其他学生更准确地发现“好在哪里”,并以此作为参照反思自己。

马卡连珂曾指出,语言的不同会让同样的教学方法其效果相差出二十倍,作为拓宽初中生知识领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课堂语言不但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种考量,更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彰显,运用语言得当的教师,能够将语文独特的艺术气息传递出去,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戴春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点拨艺术手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2(36):23.

[2]刘伟.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结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2):60.

[3]刘志刚.精彩的课堂艺术的结尾——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结尾艺术[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4(3):102-103.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画龙点睛语文教师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