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数学教学灵动的特质
2015-09-10黄玉香
黄玉香
不同的数学观决定不同的教学理解,也影响教学主张的言说。实际的数学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中的“学”而不是“生”,学生的生命状态、心灵需求无形中被“学”所覆盖,缺乏应有的关注的目光;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的抽象和理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演绎着从抽象到抽象、从说理到说理、从迁移到迁移的过程,教学过程生冷而乏味,数学活脱感性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却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虽然很多课堂也能关注到小学生的成长脉动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但未能深入数学的肌理与灵魂,无法把数学内蕴的美妙、智慧充分展现出来。因而,数学教学如何还原它灵动的特质一直是我思考的焦点。那么,如何使数学课更灵动呢?笔者以为,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设开放整合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课程即学科教材,这种狭隘单一的课程观不利于学生充满灵智地发展。支撑灵动数学的课程体系,应当强调以下几种课程内涵: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鲜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生命价值;从强调教材的主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在这样的课程观指导下的灵动数学课程建设,着力点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上,包括文本资源、学生的经验性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从中挖掘课程素材,吸取精华,融合使用。
1.善用文本资源之“精”。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等。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本资源,数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本质精髓皆体现于此。教科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审美、数学观念等皆为文本精华,学生灵动成长之根在于此。我们要善于从中掘取精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灵动学习体验。
2.活用课堂资源之“新”。灵动数学倡导动态、多元的课程观,因而,徜徉在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师生的经验、体验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民主的课堂,真情感、真语言、真问题、真互动随时都会迸发。同时,师生多维交互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经验的积极介入,又将不断产生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灵动课堂必须活用、善用这些新资源。
3.巧用信息资源之“博”。信息技术资源之“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范围之广博,二是信息素材之广博。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资料,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巧妙利用这些广博的信息资源,能改善数学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灵动数学教学增添鲜活的时代色彩,增添探索的利器。
4.广用社会资源之“活”。生活是数学的土壤,数学唯有扎根于生活才能增加底气和活力。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比如社会趣闻、政治时事、生活素材、市民热议话题等,这其中不乏数学信息丰富、数学教育价值良好的素材,若加以改造、创编,便可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资源,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营养。
二、营造自然舒展的课堂景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何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该是灵动课堂的鲜明特点。教师应该在充分的预设中吸纳教材精华,外化数学智慧;在生成的同时恰当引导数学智慧与学生智慧无痕交融。
1.以情唤情。“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教学是以心唤心、以情唤情的对话场所。唯有教师的激情投入,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与灵性,才能诱发出一个个精神焕发、思维敏捷、活泼可爱的学生个体。
2.巧用语言。课的灵动需要语言的灵动,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灵动的数学课堂,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表达技巧,借鉴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多一些渲染,多一些审美,多一点文化。
3.巧用“联结”。“联结”指沟通知识联系,巧妙融合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把知识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盘活知识联系,促使知识间融会贯通。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理解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也能让知识显得更有生气、更立体灵动。
4.巧用“立序”。“立序”指安排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灵动数学教学提倡“立序”的灵动,不一定每节课都是情境—建模—应用,有时可以问题风暴,有时可以主题探究,有时可以应用拓展,有时可以成果展示。
5.巧用“留白”。留白是艺术创作的常用手法,通过这种手法的应用,可以创造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数学课堂教学也可借鉴这种恰到好处的留白。这种留白,不是老师讲述时的简单停顿,而是通过适当的延时,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创造空灵的教学效果。
表面上看,数学教材纲目张举,不同板块的知识泾渭分明、各成体系。其实,这仅是其静态的一面,数学内部同一板块之间或不同板块之间都充满动态勾连,横纵之间盘根错节,这种勾连越到知识的高层越明显。每一个静默的知识背后都有着一个“生长”的故事,每一个静默的知识背后都蕴含着火热的数学思考!变“线性静止”为“动态立体”,以思想作统摄,用文化巧点润,是灵动数学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狮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