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贫困地区师范教育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5-09-10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对贫困地区的大量扶持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缺乏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人才,使一些投资项目在当地难以实施。二是师资缺乏问题极大影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遍存在高中、职业学校数量少,分布分散,学生上学难的现象。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师范教育,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本地化”良性循环,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路径。
为此,提出以下五项建议:
1.按贫困人口总量及分布情况制订师资本地化规划。国家应结合贫困人口总量及分布情况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师资缺口进行调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本地化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师资本地化的目标。
2.对教育事业的扶贫资金按比例建设师范院校。国家应通过财政投入、专项补贴、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资金扶持,其中要按一定比例投入到师范院校的建设中,保证教职员工工资、教学场馆建设、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等必要支出。
3.由教育部门组织采取定向支援等方式解决师范院校师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定向支援、交流合作等方式,组织发达地区教育机构的骨干教师、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种特殊技能人员到贫困地区的师范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以此解决贫困地区师资水平偏低的问题。
4.优先为本地生源的师范生提供免除学费等优惠政策。从2007年5月开始,国家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应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为地方中等、高等师范教育的本地生源师范生提供优惠政策。
5.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师范教育事业。鼓励国有企业等履行社会责任的机构将扶贫资金优先投入到贫困地区师范教育,为贫困地区脱贫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
(梁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