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节校内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2015-09-10陆月仙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站队公开课武术

陆月仙

笔者学校青年教师“一人一课”工作已经连续开展多年,即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向全校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此项工作很好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学校规定,开学初,笔者要向全校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本着“常态化,真实化”的思想,笔者按照教学计划上的进度开设一节武术课,笔者没有因为追求课堂“有序、有效”,而提前在上课班级“磨课、修课”,仅告知学生“下节课,我们班级要开设公开课”。真实地讲,笔者对这节公开课没有太大期望,因为刚接手这个班级,学生的常规非常不好。但是,公开课上下来,结果却非常好,学校领导给予了肯定,听课教师纷纷表示了认可,一致认为:课堂接地气,没有过多形式主义,过程自然流畅,没有排练修饰的痕迹,简单有效,具有很强的借鉴性。课后,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总结,其中几个片段尤值得引起笔者的思考。

片段1: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所有学生已经早早地在上课地点整齐安静地站好队,等待上课,个个精神饱满,犹如一个个小军人。这个场面与过去相比,差异太大,“迟到,讲话,缓慢”没了踪影,就连平时班级中的“顶级高手”也像中了邪似的,表现得异常好,判若两人。

分析与思考: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有学校领导和老师过来听课,“架势”非同寻常,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积极要求向上的,希望在“旁人”(敬畏、陌生的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一面,而不成为与班级主流格格不入的“另类”。因此,学生在“上课集合站队”上表现得很出彩,也是可以理解的。“上课集合站队”要求做到三个字——快、静、齐,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按理讲,学生应该很容易做到,之所以平时体育课做得不够好,问题还是出在学生身上——主观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因此,要将“上课集合站队”这件小事做好,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从本节课学生表现来看,学生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上课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是一个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开始阶段,往往更多地需要“他律”,即需要外部条件的限制、刺激,经过往复行为堆积后,最后才会真正形成“自律”习惯。外部条件有很多,例如,制定“上课集合站队”的奖励惩罚条例,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家长、老师听课),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上课集合站队”的反调问题将不复存在。

片段2:准备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一个旧的游戏——喊数抱团,在报数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不再是直来直去的阿拉伯数字,改为不同问题,让学生根据答案抱团,例如,我们学校的名字(通安中心小学)有几个汉字?自行车的英文单词有几个字母?学生的“学”字有多少笔画?我们这节体育课是当天第几节课?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得异常兴奋,超出预期效果。

分析与思考:学生喜新厌旧,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又玩这个游戏,没意思”,这句话表明了学生对“这个游戏”的不满,自然游戏过程中情意投入度不会太高,可能出现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本节课这个游戏可谓经典的老游戏,如果还是直来直去地报数,自然缺少新意,学生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也许迫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听课压力,表面上会“积极”配合,但学生脸上高兴的真情流露、欢快的笑声是无法真情配合的。笔者通过问题形式向学生报数,学生觉察到新鲜,尝试参与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游戏场面紧张、刺激、兴奋,效果很好。体育游戏其实可以不断翻新,例如,改变路线、次数、距离、形式等,也可以组合游戏,将两个或多个游戏组合起来,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片段3:准备活动中,笔者安排了几节徒手操,与传统徒手操不同,笔者将本节课要学的武术动作进行了拆解,抽取一些重点动作以徒手操形式进行练习。由于有了前期徒手操动作储备,学生在基本部分的武术学习中速度显得“过快”,很容易掌握动作。

分析與思考:徒手操是操化类练习,武术的一些动作具有操化类练习的共性,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特设”徒手操练习,不仅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为接下来的武术教学做好了铺垫,有助于学生快速学习。一般来讲,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活动肌肉关节韧带,预防损失;提高内脏器官机能水平;调节心理,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在准备活动中既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主教材教学做好动作铺垫,是不是更好的选择,一举两得?所以,在以后准备活动安排上,不仅要考虑热身效果,还要考虑为主教材教学直接服务的效果。

片段4:在武术分组练习中,学生注意力集中,互助互练,完全沉浸在武术练习中,可谓“心无杂念”,这与之前体育课分组练习场景形成很大反差。

分析与思考:本节课分组练习中,学生一门心思地练习武术,有序、有效、无干扰(操场仅有本班级在上体育课),这与听课的特殊氛围有一定关系。假设班级周围还有其他班级上体育课:篮球课、羽毛球课等,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这么集中吗?干扰是一定的。所以,日常体育课上,上课地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要求,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在场地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避开干扰源。常态体育课,操场上一般有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要提前沟通,合理分配场地,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片段5:本节课素质练习课课练环节考虑到身体锻炼的全面性,学生在武术练习中已经锻炼了下肢力量,笔者特意安排了上肢力量练习。具体练习为学生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输的人罚做俯卧撑,练习场面很热闹,学生累而快乐地游戏着。

分析与思考:力量练习具有劳累性的特点,直来直去的俯卧撑练习具有实效性,但场面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内心是排斥的。本节课以游戏惩罚形式进行上肢力量练习,胜负判定快,而且很好地转移了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力,学生在快乐中进行着原本并不快乐的上肢力量练习。今后在素质练习课课练安排上,不仅要考虑练习的实效性、安全性,还要考虑练习的趣味性,只有趣味性高了,学生练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在组织中才不会担心学生偷懒,练习效果大打折扣,快乐、实效的体育课才会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站队公开课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配偶被父母轻视,要不要选边站队?(一)
站队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武术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