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兴城市化区域内中学起始阶段听力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5-09-10刘薇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程标准初中英语

刘薇

摘 要: 随着中高考的不断改革,听力部分权重加大,听力考试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作者所在学校是新兴城市化区域内的公办初中学校,以本校初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及教师学生、访谈等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听力成绩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基础积累不够、听力习惯不佳及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客观方面主要受教育环境、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在研究改善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四个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帮助新兴城市化区域内初一年级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 案例研究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听的能力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成分之一,以听来获得信息及感受不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还是提高说、读、写技能的有效途径,故培养学生听力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能根据语音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新课标,2011,P11)

二、本校初中英语听力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生源大都来自新兴城市化区域内社区居民、征地拆迁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笔者采访了初一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没有上过英语听力课;超过一半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够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听力训练和语音语调训练;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初一年级开设课堂听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笔者在与本校4位英语教师探讨听力训练和牛津教材Integrated skills对初一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时,发现以下现象:在播放听力材料时,由于语言知识匮乏和听力技巧欠缺,基础薄弱的学生易于放弃持续听;与此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或教学设计也影响学生听的兴趣。

三、改善初中英语听力教學的案例研究

为改善新兴城市化区域内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笔者通过研究四个案例,分析提高初中生听力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1.刘珊珊(2011)研究了将任务型英语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开展了初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任务型听力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而且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及改善学生学习情感状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刘珊珊,2011)。

2.张冠文(2013)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对比以前同一内容的听力教学,如果没有结合词块进行听力教学,则学生的听力题目正确率低,内容琐碎,难以理解文章细节和综合分析信息。如果结合词块进行听力教学,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围绕词块快速捕捉相关信息,正确率高(张冠文,2013)。

3.朱丽君(2012)提出了听力教学的新方法,即活动教学法的尝试。以江苏省如皋市石南初级中学初一年级两个班的74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使用了如皋市小升初统考试卷作为前测试卷,记录了他们的听力成绩。其后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听力活动教学法实验,并通过考试、调查问卷及访谈检验实验的结果。结果发现活动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朱丽君,2012)。

4.王琨(2012)研究并论证了朗读能够使声音辨别系统将声音信息转换成语言信息的过程更娴熟,因此可以应用于听力教学并且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王琨,2012)。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之后,听力水平相比控制组的学生有了更快的进步。学生在英语单词、句子方面及语篇的听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所以朗读训练可以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来改善教学效果(王琨,2012)。

以上案例表明,从不同角度证明任务型教学法、词块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及朗读教学法,强调了英语听力学习的目标,发挥了学生听力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对于提高中学起始阶段学生英语听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新兴城市化区域内中学起始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1.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改善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效果

牛津教材每个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就是最好的听力训练材料,也是最能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板块。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新兴城市化区域内初一学生在起始阶段英语基础的差异性,对Integratedskills听力内容二度处理,分解成若干个过渡性的任务,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降低听力的难度,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完成这些听力任务,从而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听力兴趣。

2.开展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

基于词块听力教学的优势,在于在初中起始阶段听力教学中尝试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听力中句子和短语的理解障碍。因为借助词块学生可以快速捕捉大部分的关键听力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出现对于某个句子或篇章的不理解而导致情绪波动或注意力不集中(张冠文,2013)。特别是对初一新生群体,加强词组记忆,开展词组练习或竞赛,关注词块的收集整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还大大增强了对听力的自信心。

3.结合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学起始阶段英语课堂上,教师不仅应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而且可以结合活动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配合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听力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听力,譬如VOA美国之音、BBC英语及英文原版电影等,不仅有助于熟悉英语发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还有利于了解西方文化。

4.中小学衔接教学中重视音标朗读等基础性训练

坚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朗读的作用,可以弥补新兴城市化区域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弱势,通过加强音标学习,提高听辨能力,为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改善打好基础。如前述,本校地处新兴城市化区域,生源和学情复杂,虽然英语基础不同,但所有初一新生在起始阶段都需要学习同样的语音知识,利用这个机会,教师应以充分的音标朗读训练夯实单词发音的基础,辅以扩大词汇量,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五、通过校本培训丰富教师自身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目前新兴城市化区域内初中英语教师师资水平也不均衡,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很多区域的教育部门投入人力物力加大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力度。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新课标,2011)。

六、结语

英语教师在客观、正确地认识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利用任务型教学、词块教学、活动教学及朗读教学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囿于笔者研究的领域有限,后续笔者将会结合心理情绪、母语干扰、宏观微观听力教学等因素、对新兴城市化区域内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的影响,提出更适合区域内中学起始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珊珊.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王琨.朗读训练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开展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

[4]朱丽君.活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课程标准初中英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