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5-09-10薄雪芳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培养方式小学语文

薄雪芳

摘 要: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必须运用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等,使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情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情趣 培养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和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优美情境,欣赏自然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的景物更精彩纷呈:山川草木、风云雨露、日月星辰、鸟兽鱼虫等,这些自然景物是绚丽多彩的。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就不乏以自然美描写见长的文章。如《西湖》、《庐山的云雾》、《黄山奇松》、《鼎湖山听泉》、《雾凇》、《泉城》等,它们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利用课文内容固有的美,努力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移情大自然,帮助学生领悟自然美。

以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少年王冕》为例,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精心描绘大雨过后那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简直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但是由于学生和这幅“雨后美景图”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使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更别说领悟其中的自然美。于是,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创设优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艺术感受,唤起他们对这幅“雨后美景图”美的思考。我创设了和王冕一起放牛的情境,一听——伴着抒情的语调,听抑扬顿挫的朗读,以引导学生“亲临其境”产生“身在画中”之感。二看——伴着柔美的音乐,看“雨后美景图”: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天空”——“山上”——“湖里”。黑云边上镶了白云,山上或青或紫,山下树木“青翠欲滴”,湖里荷花、荷苞上水珠“晶莹透亮”,各显风采,这一切构成一幅美得动人的天然图画,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三说——各抒己见,说感受,谈看法。说画面色彩丰富,地上的“红”、“青”、“紫”、“绿”与天上的“黑”、“白”遥相呼应,彼此协调。谈景物错落有致,山上树木葱茏,湖里荷花斗艳……学生无不为之折服,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美,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在听、看、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的情感因素被激起,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语言美

各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诗歌用字凝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以发现语言美。

在《少年王冕》这篇课文中,以第五自然段雨后美景的描写为例,如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找得湖水通红……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镶”、“透”、“洗”这几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把整个景物描摹的动态十足,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如当母亲送王冕去秦家放牛时,替王冕“理理衣服”并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我让我牵挂。”走时母亲是“含着眼泪”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深情的叮嘱,道出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及自己无奈的心理,这是何等传神。

像这样的地方,教师都应善于捕捉、发现,并反复指导学生品读,体味其美的韵味。此外,对于课文中传神的字眼、含义深刻而丰富的句子,以及人物极富个性的对话,都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受语言美。因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美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金钥匙,更是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的奠基石。

三、凭借人物言行领悟品格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向课文中的优秀人物学习,用真善美的人性感染人、教育人。苏教版小语课文中出现不少普通的人物,但他们又有独特的“不凡”之处。例如不畏艰难险阻劈山救母的沉香;为了治水三次经过而不入家门的大禹;为写《国榷》奋斗二十多年的谈迁;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白衣战士叶欣等,这些形象都是感人的、美的,他们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细细品味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到这些人物金子般的心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发掘这些美的形象,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达到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目的。

在《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特点,通过想象重现人物形象,感受少年王冕独特的性格特点。对少年王冕人物特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少年王冕可说是孝敬长辈、勤奋好学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点,必须紧扣少年王冕的行为。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少年王冕言行的句子。在母亲无可奈何之下,他去隔壁人家放牛,他反倒安慰起母亲“我在学堂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在放牛时,他不忘读书学习,点心钱“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偷空”买几本“旧书”;学画他决心大,信心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他攒下钱来,“托人”买颜料学画,学成后得了钱也不忘“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找到相关的句子后,再引导学生深深地体会这些语句,品悟少年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靈震撼体验,对少年王冕的形象有更深刻的感受。我认为,对于像少年王冕这些优秀形象的挖掘,能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受到美的震撼,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受到深刻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深入挖掘这类课文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使其正确地辨别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实践使我认识到:美育是一件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教书育人的法宝。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让教材以美的魅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以美的情感激荡他们的灵魂。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培养方式小学语文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