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科研,请走得沉稳些
2015-09-10刘丙胜
刘丙胜
越来越多的学校践行“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但由于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盲目追求热闹、新奇,着力不实、不准,学校的教科研管理与教师的需要不能和谐共振,教科研的形式与实效不能和谐共进,致使一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吃力不讨好,教师不愿参与,影响教科研工作的实效。学校教科研,要走得沉稳些。
一、走平实些:规避形式热闹而教师内心冷漠的尴尬
朱自清笔下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在一些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也不断上演着。如一些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按大文、大理的方式听年轻教师的汇报课,迫于无奈,教师虽然参加了,但是在听与自己任教学科关联不大的学科时,几乎都在做自己的事。作为领导,可以认为教师不认真学习,但是我们又是否反思过:它的作用有多大,被迫“听课”有多大价值?
一般满足于装点门面的轰轰烈烈,不追求卓有成效的扎扎实实,难免让教研活动变成花架子,不求实效。其实,在当前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师的内心渴望学校多开展对他们有价值、高效的教科研活动,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但同样反感那种粗放式的教科研。因此,学校领导要摒弃教科研管理上的简单思维方式,致力于精致化的管理方式,顺应教师对高效教科研的期盼,让学校的教科研更多地回归宁静、平实而有效的道路。
二、走稳重点:克服追求新奇、教科研定力不强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领域之“新”层出不穷,从教育新理念,到教育新模式,再到教育新实验,以至于处处是“新”。面对教育科研的“日新月异”,有些学校沉不住气,唯恐落伍赶不上趟,今天搞什么模式,明天搞什么“幕课”,没过多长时间又搞“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总之,一路上追求新奇快,眼花缭乱,摇摆不定,跌跌撞撞。我们在肯定学校领导与时俱进精神的同时,是否反思:过分追求新奇快,必然导致浅浮粗。盲目跟风是浮躁和浅薄的表现。相对不变是一种成熟,是一种深沉,是一种气度。教育科研,要走得慢些、稳些!
“不畏浮云遮望眼”,其实,教育没有那么多“新”,学校教科研要守住传统常识,守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遵循教育规律不折腾,在遵循教育常识中增强教科研的“定力”。引导教师静静地练好内功,沉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练好教学基本功,让教师慢慢成长起来,让学校逐渐彰显特色。
三、走踏实些:破解浅滩涉水、深度参与不足的困惑
大多数的学校都知道教科研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很多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现象,教科研脱离教学实际,没有实效。教科研更多的是学校作为摆设应付上级的考查评估,部分教师则只是把它当作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而已,教学和研究两张皮,如浅滩涉水、教师深度参与不足。日常的教科研活动也仅限于一般性的听课、评课而已,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主题不明,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以致教师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觉得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从教学中来,为了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原则,把研究内容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的合理分解与对重要教学环节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学校发展中的引领性课题。秉持“为了教师、依靠教师”的原则,以“共同的话题,共同的问题,共同的研究,成果的分享”的思路,组织教师深度参与研究。学校要努力营造协同合作的氛围,并在具体操作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校可经常举行课例研讨,通过教案设计、课堂录像分析、教学实录等产生研究的话题,进而启发教师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学校要通过类似的活动,让教师在亲历中体验到:科研就是把教学工作做实、做好,教育科研并不难,并由此激发教师们对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热情与需求,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纵深发展。
教科研要有远见,更要脚踏实地。唯有如此,我们的教科研才能涌动鲜红的血液,才能有勃勃的生机,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教学科研。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全南县全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