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设计

2015-09-10杨红梅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杨红梅

摘 要: 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采用阅读、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实践互动等方式,并结合讨论合作进行教学,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神经调节 自助学习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密切联系。本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内容。

其中反射、反射弧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对学生来说不难掌握。而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全新的、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兴奋的传导、传递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内容分2课时进行。第1课时主要讲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第2课时讲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本文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神经调节的重要作用,渗透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思想。

3.课前准备

为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设计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以下任务:明确兴奋、反射、神经元、神经细胞的概念;要求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讲清兴奋的本质;要求学生明确反射弧的组成,正确理解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的区别。

4.教学过程

4.1导入。

列举教师上班乘坐公交车,司机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做出的反应,以及车上的乘客做出的反应,指出做出这些反应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引出本节内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直接提问检查预习效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列举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由“膝跳反射”这一非条件反射引出学生活动:安排学生根据座位情况两人组合,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哪些结构基础?教师PPT出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在图上指出膝跳反射是如何发生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兴奋”的概念及反射弧的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使学生明确反射的发生必须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学过这部分内容,但当时学习不够深入且时隔较久,部分知识被遗忘,所以,提前预习,课堂亲身体验,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快速掌握内容之后进行下一环节学习。

4.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师用PPT展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名称及神经纤维的概念。然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第17~18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提出问题:①“兴奋”产生的实质是什么?②神经元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电荷分布如何?③神经元受刺激后膜内外电荷又如何分布?④神经冲动传导的形式是什么?学生阅读完后在教师事先画好的神经元膜内外标上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标出后教师指出给予适当刺激后神经元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神经冲动传导的实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先尝试分析“兴奋”的实质,理解冲动的产生及传导实质,再通过师生互动给予适当引导,进一步深入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铺垫。

4.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师设问: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电流在一个神经纤维上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还能否以电流形式将神经冲动传给相邻细胞?如果不能那么会以什么形式传递?教师出示PPT展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突触”,介绍突触的结构名称,强调“突触的连接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播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画,边播放边讲解,师生互动学习这部分内容。另外,教师须指出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设计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部分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有一定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程进行到此时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已经很大,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有所下降,所以播放动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这一学习内容的理解。

4.5总结提升,期待下一节课。

结合反射弧、兴奋的传导等内容分析“膝跳反射”如何发生,提出问题:当刺激膝盖下方韧带时我们能否控制不让小腿跷起?强化理解两种递质的作用,尤其是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同时引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5.教学反思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内容包括很多概念,如反射、反射弧、兴奋、突触等,还有兴奋传导的两种形式,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等,内容多、信息量大,所以分为2个课时,为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第1课时要讲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样的内容划分使第1课时内容偏多,但这一课时中有些概念是学生初中学过的知识,所以教师设计预习学案,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留出较多时间,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