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5-09-10何新华
何新华
摘 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素质教育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深究的问题,也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作为三大科之首,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创造力 培养方法
创造力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进步,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创造力。它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当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语文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优越的条件,尤其是文学著作中所展示的人文情怀、丰富多彩的生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大自然的精彩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教师应具备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应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要有一定的掌握,这对教师本身视野的开阔有很大的作用。其次,现代科技的引入,为穿透教育带来了新环境,教师要对其熟练掌握并能够运用到教学中。最后,教师应本着钻研的精神,明确创新教育的方针,用科学的精神创造理论,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绝对的领导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教会学生从偌大的知识系统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要训练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或一篇文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思考,以实现对这个问题或这篇文章的全面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设立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而非简单的是非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文章,并鼓励学生不要满足已有的答案,继续从多个角度推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但会得到扩展,阅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二)求异思维的培养。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求异思维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挣脱已有的思维方式,另辟新径,应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弃旧图新。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语文作文中结构、主题、格式等千篇一律的情况,为了避免学生的作文落入俗套,就要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入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唱反调”,对逆向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常规,跳出思考范围,开拓新思路。创造性的成果往往是因为人们冲破常规而随之诞生的。辩论其实就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从问题的对立面重新审视问题,从而得到新的认识。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道理,但是这句话过于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个观点阐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三、从文学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半以上的内容都是文学作品的精选,其中不乏中外文学的佳作,充分体现了当今语文教育对文学教育的重视。当然,仅仅意识到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要想提高文学教育的地位,就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理念,通过文学作品,从作者本人、社会形势、作品背景等角度思考,与主人公同感受、共命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关注世界、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
语文教师不但自身需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还需要通过自身经验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教学形式,让语文教学朝多元化发展。在进行文学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体会,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看法,并通过联系比较,获得创造性的阅读体验,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为创新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多角度思考,开发创新潜能。
要想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单一地将传统思维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说出阅读看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其看法就是正确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感受不一样,看待问题的结果就不同。多角度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步。
(二)联系比较,培养创新认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将正反经验等组织起来,将阅读向深层次理解,在正反思维的碰撞过程中,体验创造性阅读。
例如,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诗中,都是抒发了诗人的送别友人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三篇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让他们从诗篇中的相同之处,寻找不同之处。不难看出,王勃的诗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高远的意趣,而后两首诗流露出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种学习方法不但能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及深度,还能让学生萌发创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发现质疑,开发创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注重“听”,不注重“问”,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会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质疑,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为培养创造力奠定基础。
(四)激发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想象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如文章结尾的续写及改编、声情并茂的朗读、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故事角色的扮演等,都能够很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之,当代学生是祖国的花蕾与朝阳,是祖国的明天与希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个教学机构、老师的最大目标,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更是责无旁贷。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关乎整个教育界的一个重大命题,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它的价值在于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只有经过努力的探索,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吉雅娟.创造力——学生智力开发的潜动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的培养[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04).
[2]陈云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3]李淑红.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4]胡春艳.浅议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考试(教研),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