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教学原则

2015-09-10王琰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笔记记忆

王琰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国际场合需要懂得双语的译员。学校课程中,口译课变得日益重要。在口译课的交替传译教学中,笔记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现实情况中,译员不可能单凭记忆记住讲话人的内容,人的大脑的负荷量是有限的。因此,译员必须借助笔记弥补脑记的不足。本文将对交传笔记教学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交替传译 笔记 记忆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精通中英两种语言的口译员在跨国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为了向社会输送应用人才,很多高校都为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口译课程主要以教授交替传译为主,口译作为新时代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课程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口译训练模式入手,分析了口译课笔记教学的必要性,从而对笔记教学原则进行了相关说明。

二、交替传译中笔记教学的必要性

1.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

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也称连续翻译,进行交替传译时,是多重任务同时进行的,过程比较复杂。作为口译研究界的代表人物吉尔,他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假说对口译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认知符合模型”模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CI=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同。

第二阶段:

CI=Rem.+Read+P,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出笔记+产出。

从以上对吉尔“认知符合模型”的阐述不难发现,在交替传译中,记笔记、读笔记都是交传的重要部分,可见笔记训练十分必要。

2.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教学

进行笔记教学之前,应该首先训练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在口译训练的开始阶段,我们通常要求译员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口译任务。一开始不教授学生笔记知识,这样学生忙于记笔记,会影响其分析、理解的精力。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短时记忆后,开始让学生听一些有大量信息的篇章。因为复杂冗长复句的语法结构信息会超出人脑短时记忆的句法负荷,仅凭记忆力很难做到对信息的储存。所以,此刻译员如果能对讲话人的话语做有效笔记,则可帮助译员减轻记忆负荷,大大提高目标语翻译的准确率。在短时记忆训练之后,可以开始进行笔记教学。开始学生往往是听和写完全无法兼顾,有的学生更是每个单词都记录,导致无法跟上讲话人的节奏,顾此失彼。因此,口译训练中,科学的笔记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三、交传笔记的原则

根据巴黎学派提出的释意理论,译者传递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释意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是“脱离源语外壳”,译员之所以能记住意义的各种细微差别,是因为他记住理解了内容,摆脱了源语言形式。释意理论对口译中交替传译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交替传译笔记教学中应遵循一些原则:

1.笔记的作用是辅助译员理解分析源语,所以笔记不能喧宾夺主。在讲话人口头陈述时,要以听清理解分析为主、笔记为辅,理解和笔记相配合,更好地产出译文。

2.口译笔记应有逻辑性,记笔记不是单纯地记录单词、词组和句子,而是记录信息、传递意义。格式上,交传笔记与平时课堂上的笔记及速记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交替传译的瞬时性,不可能什么都记,要学会抓住主要信息。遇到一些讲话人说话冗长、逻辑性差的时候,应脱离源语外壳,传递源语的意义,使目标语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3.笔记的符号无法统一,笔记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前提是简便地记录信息,并且自己能读懂。如果笔记的格式带着很大的随意性,会导致译员花时间和大量精力在一堆信息中寻找要点,导致译文质量下降。

四、结语

根据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交传笔记影响着口译质量,译员应合理分配精力进行听辨、理解和记笔记,让笔记很好地辅助译员,使其对源语有更准确的理解。通过对巴黎学派释意理论的研究分析,笔者试图为交传笔记教学提出相关原则的建议。笔记是交传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记录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根据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译员要传递的不是语言外壳,而是语篇意义。口译教学中,符号笔记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交传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因此译员必须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笔记系统,促进口译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沈永杰.浅谈交传笔记在口译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1).

[3]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许钧,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姚艳波.论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20).

[6]曾静.基础口译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7]张筠艇.交替传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4).

[8]张蕾.论交替传译笔记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1.(8).

[9]仲伟合.口译研究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笔记记忆
夏天的记忆
自然笔记
江上日暮笔记
记忆中的他们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端午记忆
我的自然笔记(一)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