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农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2015-09-10郭贵川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郭贵川

摘 要: 根据农业高校的专业特点,在学生毕业时,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并在其中渗透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效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地对待就业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就业,使他们顺利进入社会和工作。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农业院校招收生源的扩大化,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成了高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由于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使他们在就业时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在对学生指导时,不仅要对他们心理指导,让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压力,提高竞争意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得到就业指导,更要在指导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农业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农业院校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时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顺利就业和工作。

1.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能够提高教学和质量的保障。农业院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学,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使他们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压力。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知识时,要在指导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进行毕业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学校要创新教育知识,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努力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给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在学校就业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促使农业院校快速发展。因此,学校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提高他们对就业情况的认识,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对农业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活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使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让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就业问题,使他们在就业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喜好,还要从促进和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进行职业规划,实现就业的多元化。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渗透成效

在对农业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日常教育教学出发,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就业意识,并向他们介绍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提高,拉近自己和喜欢的职业距离,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思想的教育,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使就业指导教学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1.在课堂学习中渗透就业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使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为自己喜欢的职业努力。在就业指导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使他们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使他们积极地进行职业的选择。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职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使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为选择好的职业努力探究学习。

2.进行榜样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职业选择方向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特点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自身的有利条件,并努力改正和提高自己的弱点,使他们综合全面地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具有榜样作用的创业者,要重点让学生了解,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例如,让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向学生介绍创业的经验和成功的原因,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就业和创业,在毕业时找准方向,顺利地完成就业指导。

3.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教育,促进班级整体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从班级中的每个人出发,使他们在就业指导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实现班级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要坚持个人教育和班级教育的结合。通过班会、集体讨论、就业指导课、教师宣讲、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在就业思想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和教育。个人教育是指在班级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用个别谈话、少数座谈、重点帮助等形式,对单个或少数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4.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农业院校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需要在家庭和学校接受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指导,学习、家庭和社会三方要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他们就业的信心。学校要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妥善解决。在就业教育中要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好人生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推荐学生就业。社会要为大学生多提供就业机会,创建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各系就业优惠措施的实施。只有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的保障作用,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和教育合力,才能形成大学生就业和成才的良好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之,在对农业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综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他们正确地面对就业压力,在学习中努力提升素质,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在全面综合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