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10韩金玲等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

韩金玲等

摘 要: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者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初步探索了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并展开了实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技能训练 大学生 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推进,社会对创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欧盟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增强国家的创新竞争力[1]。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指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和国家第四代领导人之一温家宝同志在中科院视察时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高科技对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中国当代大学生,其中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获得普遍的社会认知,甚至已经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之一。当代大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觅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培养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是关键之一。

二、专业技能训练的含义与意义

专业技能训练是一种实践教学课程,其重点是“技能”。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能力,并如何将这些能力应用在就业、深造等各个方面。当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训练”体现的含义。专业技能训练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平台,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专业技能训练不仅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桥梁。

三、专业技能训练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目前很多高校积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改革,从素质教育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试验、教学基地实训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2]-[4]。

我校生命科技学院植物生产类专业是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的总称,在第1-3学期,学生不分专业,第4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分流。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从第2学期至第4学期,共三个学期,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跨越2个合班学期,1个分流后的学期。经过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的教师集体讨论,并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进行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改革,初步探索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

(一)增设和扩大创新性教学内容和比例。

由于在当今农业机械化条件下,传统的田间手工操作基本被淘汰(除落后地区和小面积科研需要),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以现代农业机械的选用与调试取代传统手工农具的操作与使用。简化栽培是当今种植农业的主流,因此删除田间管理中中耕、除草等内容,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如作物成熟度鉴定、测产及生产效能分析,节水种植技术设计与评价。一些项目虽然名称没变,但改变了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后有具体组织形式的详述)。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现代农业之中,如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十个系统。教师和学生应与时俱进,了解甚至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增设现代农业模式及先进管理技术相关内容的实践或观摩,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

创新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创新”是无法教授的,创新教育不过是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一种活动。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5]。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激发,由单纯“被动实验”过程变为“积极思维”创造的过程教学。我校植物生产类学生来源于职业高中,在高中时积累了一些专业知识。因此,我们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方式,实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现以“主要作物种子识别及真伪鉴定方法”为例进行详述,首先学生根据先前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种子识别和真伪鉴定,识别和真伪鉴定方法可自由选择,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改良或创新方法。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和启发,并不断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自主过程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对所有具有创新的学生再次进行表扬。通过这种自主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

先前的专业技能训练考核和评价全部由教师完成;由于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课程,其标准是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0.2)(括号内为权重,以下同)、实际操作能力(0.4)、完成情况(0.1)、工作态度(0.2)和出勤情况(0.1)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考核评价形式使学生比较被动,而且教师的主观性较强,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非常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此,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改革原有评价形式,采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尤其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学生进行自我打分。在考核内容和标准上进行改革,增加自主性识别或操作过程及创新能力的评分,具体内容及标准如下表。

四、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届学生三个学期完整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施,专业技能训练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认为终于挤过独木桥,进入大学,不用再认真学习,这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而且绝大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茫然,甚至大四学生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尤其我校植物生类学生80%来自农村,对农村和农业有一种歧视和偏见,虽然选择该专业,但只想获得学历和学位,而不愿从事本专业,他们学习非常消极和被动。通过改革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发现学生对高新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和求知欲,对农业和农学有一些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与他们分享一些在农业上成功创业的例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式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为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6]。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通过“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形式的实施,发现学生有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在教师完全放开且对学生充满信任、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慢慢地活跃起来,从最初羞涩提出先前所学相关方法,到各抒己见,最后积极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地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通过一年半这种教学形式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现代农业机械的选用与调试”内容进行时,学生提出能不能让拖拉机也能升降,在进行套作时不会影响前茬作物。对此,教师给出了极高的表扬和鼓励,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底盘较高且能升降的拖拉机。

(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后,在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进行操作。如在“现代农业机械的选用与调试”内容进行时,学生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跳上拖拉机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配套机械的调试。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路甬祥.造就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3):177-182.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5):8-10.

[3]方治军,黄春辉,辜青青,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184-185.

[4]朱昌兰,李保同,徐小彪,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江西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实践[J].学科与专业建设,2012,(3):71-74.

[5]陈一胜,梁礼明.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4,25(3):46-47.

[6]刘丹.学中创新我能行——论学生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3):103.

基金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二级学院科学发展体系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编号:2012GJJG095);2013年河北省高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研究成果(批文:冀教高〔2013〕41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编号:JYYB201204)。

通讯作者:宋士清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