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电功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2015-09-10高四信
高四信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力学的知识在物理考试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电力学中有关电功率的计算题目,经常在物理考试乃至中考中以不同的题型出现。很多学生在解决电功率的计算题目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而束手无策,导致物理成绩的降低和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文章对电功率的常见出题形式和解题技巧进行较清晰的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学习电功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电功率 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中的电功率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我们了解到,电功率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用以下四种形式表达:1.P=W/t;2.P=UI;3.P=I R;4.P=U /R。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往往不知道选择哪一条,因此需要对物理电功率知识有很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解决电功率的问题时读懂已知条件,知道用什么公式进行解答。
一、关于初中物理电功率公式如何运用
初中物理中关电动机的计算问题只可以用P=W/t或者P=UI,通常情况下,根据已知的条件通常用P=UI,不同于电功率的四个公式,通常不知道怎么应用,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公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定义公式:P=W/t。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推断出另外两个计算公式。在使用这三个计算公式时,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彼此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注意的是千瓦时,千瓦和小时的对应,一旦题目中出现不同的单位对应,同学们就一定要打起精神,注意单位的对应关系,避免单位换算错误导致物理题的失分。
第二,普用式:P=UI。通常有两种使用方法:1.已知U和I的情况下求P。2.当知道额定的P和U时,求I的额定数值。当考试或者做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者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准确判断出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在对应的情况下用对应的公式。
第三,P=I ×R。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表示方法:1.当题目中已经出现I和R的情况下计算P。2.在出现了P和R的情况下求出I。3.通过两个电阻串联比较实际功率。
第四,P=U /R。在实际考试中,经常出现三种运用的方法,已知U,R和P中的两个,求第三个,还有求并联功率和电阻之间的比值;以及求同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值。由此可见,不同的电功率计算公式对应的题目要求并不一样,需要学生对公式进行准确掌握,才能够在解题中正确使用公式。
二、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电功率问题的解答步骤
第一,看题时,思路要清晰,知道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元件之间的并联或串联关系,哪些电路出现短路或断路,哪些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并在解题中明确表达出来。
第二,搞清楚电路彼此之间改变的原因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电路的开启、闭合或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三,知道题目中关于电压表,电流表是测哪一部分的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避免因为理解错题意而导致题目计算出错,考试失分。
第四,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抓住题目中的电路中的已知量和不变量,通过自己掌握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物理解题和考试中避免不应该的失分,让学生在平常时就掌握好物理解题技巧,打好他们的物理解题基础。
三、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题总结题目规律和解题技巧
1.在对电功率计算题目的解题过程中,可以先求出一所消耗的电能,再求出功率。当需要实际的电压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电阻求得最终的实际电压。
2.在一些有关家庭电路的计算题中,求解电功率的计算时一般采用P=U /R解答。这样可以根据已知的家庭常用电压,通过公式计算,最终得出电功率,避免了胡乱写公式导致的失分。
3.在解题过程中,一旦确定了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的范畴,通常的解题重点是通过所给的铭牌求得电流,再根据电流判断题目到底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并且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和规律求得其他的未知量。当无法判断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时,一般是根据铭牌求得所给电阻,并在此基础上同样采用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的规律求其他未知量,达到解题的目的。
以上就是在电功率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规律,这些规律和解题技巧对学生来说是无法自主掌握的,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这就意味着老师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总结题目,找出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不要让学生只是盲目地做题。题海战术在现代的教育中已经逐渐处于下风,学生需要通过做题目积累经验,总结做题技巧和规律,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类型题目时可以轻松解答,避免失分。
总而言之,在解决初中物理电工的计算题时,老师除了运用公式解答外,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在平常的解题和思考中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不让他们盲目做题目,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答规律,提升他们的解题技巧,在面对电功率的问题时不再恐惧,增强他们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文华斌.初中物理的深入浅出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
[2]沈明全.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8.
[3]焦爱华,景奉勇.初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及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08.
[4]焦爱华,景奉勇.如何使用初中物理新教材[J].新课程(中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