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有效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5-09-10项艳华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项艳华

摘 要: 数学教学中有效探究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在疑问中激发兴趣;在操作中提高能力;在应用中体验乐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创新意识又源于有效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有效探究能力呢?

一、在疑问中激发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来自于疑问和惊奇开始。”也可以说:探索根源于惊奇和疑问。数学解决问题的开始是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就会有了解,有了“疑”的动机,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就能激发求知欲,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探究新知识积极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小女孩红红正在睡觉。早晨闹钟响起时间显示6:20,红红坐起来一看,以为是4点半,便倒头又继续睡。等她再次醒来时已经8:20了,红红急急忙忙地胡乱整理衣服,赶紧跑到学校,冲进了教室。大家看到衣冠不整的红红,哄堂大笑起来。我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追问:红红怎么了?她怎么会迟到呢?有了这么一看一问,学生便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过程,探究新知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针对学生进行不要迟到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在操作中提高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是在特定操作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就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也就是学生数学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和时间都得到拓展,更好地培养了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先布置好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学具(每小组各1个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和面积1平方分米正方形8个;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给各小组提出操作、讨论、交流的问题:A.给你们这些学具能测量出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吗?B.你们组有几种测量方法,是怎么做的?C.根据什么意义求出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学生有了这些探究的目标要求,就有了操作、讨论和交流方向,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讨论分工,操作记录等系列活动。我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并给了学生足够的讨论交流时间与空间。这样设计,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通过主动操作探究,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三、在应用中体验乐趣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这是我们在知识应用中常说也常做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和问题不要提得太高、太难,否则,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高不可攀的感觉,让他们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探究新知的兴趣,但也不能太简单、机械重复,不然同样也会使学生造成思维定势,导致思路狭窄,失去探究的意义。因此问题的难度得既能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努力探索,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又能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增强不断自主探究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了《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包薯片250克,4包薯片重多少克?也就是多少千克?如果2000克又是几千克?3000克呢?5000克又是多少千克?我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下子接触太多问题而头昏。最后抛出后面的问题,并对学生给予赞赏:咱们班的同学是了不起的,这些难的问题你们一定也会做,你们大胆地提问、大胆猜想、大胆找规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这时,聪明的赵彬同学举手并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我发现规律了,只要把数学后面的3个0改写成“千”字就可以了?”平时非常安静的宇静同学顿时鼓起掌来,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怎么就比赵彬迟一步想到呢!被她这第一说,全班又响起一片掌声。我走到赵彬同学身边,用惊喜而肯定的语气表扬了他:“你真的太聪明,咱们班太需要你这样的同学。小宇静也聪明,咱们班有你们更精彩。”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让学生在疑问中体验探究、在操作中体验探究、在应用中体验探究”,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向。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贯彻实施,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做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加强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基于上述,创新的前提是探究,没有探究,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更无法展现探究,要想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主动积极的探究学习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

[2]中小学教学.2014(7-8).

[3]小学数学教师.2014(10).

[4]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

[5]福建教育.2014(11).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