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2015-09-10郭洪通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郭洪通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身边的数学知识;从熟悉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创设生活性教学情境,把身边的数学搬到课堂上。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件呈现 生活引导 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提倡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让我很受启发。在大呼高效课堂的今天,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追求热闹的情境创设,华丽的课件制作,时髦的小组合作,却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那就是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某个数学内容的本质表现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内容,抓住数学本质,遵循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多形式的呈现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拓展思维与积极探究的欲望更强烈,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更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引领和铺垫。学生思维水平还处于从直观向抽象转变的时期,一个简短的课件演示,既降低了学生接受的难度,又为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根。信息技术放大、重复、慢镜头效果、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大街路面上的人行横道,铁栅栏上一根根竖直的铁框,广场上彩旗的旗杆,等等。学生看到平时孰知的场景画面积极性高涨,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很轻松自然地就掌握了垂直与平行的学习内容。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身边的数学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始,把学生带到了校外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学生熟悉的景物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公园里有个大圆形的花园,老师指着这个圆形的花园对学生说:“今天早晨老师来学校路过这里时,被园林工人给叫住了,一看是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家长。他问我这个圆形的花园大约有多少平方米?我听了这个问题后,便说:大伯,别急,今天中午你家孩子就会告诉你的。同学们你愿意帮老师,帮园林工人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在学习完‘圆的认识’后,就会明白如何巧妙计算这个大花园的面积了。”

三、从熟悉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热情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老师说的事情,因此一听说帮助老师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另外,老师让解决的问题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下面的这个数学环节中,不只把体积的公式的推出和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自身实践,小组探究,总结交流,汇报体积公式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同时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并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促使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学生在利用公式求体积时出现了不同的思维方法:1.测量出底面半径和高,求出体积。2.测量出底面直径和高,求出体积。3.测量出底面周长和高,求出体积。这说明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挖掘。

四、创设生活性教学情境,把身边的数学搬到课堂上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认知自然、改造世界、适应社会。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生活特性的基础知识学科,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意义。同时,数学学科生活应用案例对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具有浓厚生活趣味特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欲望。通过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材整体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现实生活案例在教材内容中设置和渗透较广泛和深刻,学生能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例和问题感知产生认同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如“一次函数”章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就利用一次函数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出生活化教学情境:“某市水务公司收取水费标准如下:每月内不超过10吨,则每吨按1.5收取;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按每吨2元收取.解答下列问题试写出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设置出“飞机、红双喜、蝴蝶等剪纸”现实生活案例,等等,展示出数学课堂的生活实用特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生活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在真实典型的生活案例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情感,锻炼学习技能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利用丰富教学资源,展示和凸显数学课堂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趣味特性,为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玉婷.中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多媒体[J].中学教育,2012(06).

[2]刘明槐.中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

[3]杜红梅.浅谈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运用[J].开心世界,2011(11).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05).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