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思想政治课堂
2015-09-10皋洁
皋洁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绿色思想政治课堂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心理健康教育 绿色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又是心理问题易发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据统计,在校学生因病休学、退学的病种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其他传染病所占比例,更令人悲叹的是在校学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已经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严肃课题: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深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那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为此,教师应着力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热爱、尊重、公平、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缩短学生和教师的“心距”。一个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的教师,怎能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消除学生的顾虑情绪。那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例如,课堂中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少批评,多鼓励多表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善意是眼神,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安慰,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运用课堂幽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独特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减轻焦虑、陶冶学习情趣。如讲“实现人生价值”时,我针对少数学生学习不刻苦,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讲了老舍《幽默文集》中的故事:有个财主的儿子不好好学习,一年夏天他进城玩耍,渴得要命,突然看到洗澡堂的半腰挂着“清水池塘”的牌子。他只认得一个“水”字,便上前讨水喝,掌柜嫌他冒失,就给他舀了一碗。他一饮而尽,付钱后扬长而去。走了不远,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扇子丢在“清水池塘”了。当他返回来取扇子时,看到掌柜挺热情,就悄声对掌柜的说:“你的水要赶紧卖,我喝着有点馊。”学生听了捧腹大笑,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看,不学习,连喝水都要喝洗澡堂里的馊水。”幽默的故事,打破了课堂的沉默,缓解了紧张情绪,融洽了师生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合理的课堂幽默,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摆脱困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谈笑风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二、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材的潜在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强调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意味着喧宾夺主,把政治课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把政治课上成二者的综合课。而是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抓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关联性,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教师如何把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双重教学信息进行组合和传递,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头戏”。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这两种信息的正确组合和传递上。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生活与哲学》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时,我利用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教育学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弄懂每一个问题做起。引导学生克服懒散、厌倦等不良情绪。又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时,利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道路是曲折的”。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希望与困难,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才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蓬勃向上的精神,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高中生处于成长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的魅力,特别要注意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前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特别是学生,接纳并理解他人的错误和缺点。为此,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合理调节自己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困扰的能力。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有处处留意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堂才能“有效率、有生命力、有发展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成为真正的“绿色课堂”。
参考文献:
[1]许福红.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14(28).
[2]马风光.心理健康教育应寓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新校园(学习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