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维目标”看高考历史材料题的答题

2015-09-10随丽丽

考试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布莱恩信息点三维目标

随丽丽

“三维目标”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教育教学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强调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情况,却较少关注高考作答时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2014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高考历史科的阅卷工作,分到的试题为39题(3)、(4)。两小题共12分,但学生平均分仅为3.6左右,不得不让人深思。下面笔者尝试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情况及其原因作分析。为论述方便,先将39题摘录于下:

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一、“知识与能力”的不足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是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卷,笔者发现39题(3)、(4)暴露出学生在两类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明显不足。

1.事实性知识掌握不牢。事实性知识主要是指重大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等。部分考生对这类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非常可惜。如39题(3),根据材料中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时间和英国废除奴隶制的时间分别为1807年和1833年,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发生于该时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和“商品输出”等知识点。然而,许多考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掌握不准,将正确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误答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甚至有的考生直接回答“两次工业革命”,显然是错误的。

2.概念性知识理解不透。概念性知识是指历史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性的学科概念、原理和理论,它们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混淆。一些考生由于不能吃透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而失分。如39题(3),部分考生混淆“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内涵,误答成“工业化”。“工业革命”指的是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科技革命,“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考生回答后者“工业化”显然是不准确的。又如39题(4),仅部分考生答出“欧洲中心论”。通俗地讲,“欧洲中心论”即“欧洲优越论”,是指站在欧洲的立场上看世界,认为欧洲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先锋。这一概念性知识是上课老师必讲的内容,但学生并没有彻底理解这一概念的核心本质,导致知识迁移的失败。

二、“过程与方法”的欠缺

根据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通过阅卷,笔者发现39题(3)、(4)暴露出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存在欠缺。

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弱。一些考生不能从新材料中圈定关键字词,提取有效信息。如39题(3),部分考生无法圈定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时间“1807年”和英国废除奴隶制的时间“1833年”这两个关键信息点,因而未能联想到同一时期的工业革命,更未能推出“商品倾销”。很多考生误将“奴隶贸易”认为是关键信息,大谈特谈奴隶贸易的发展史,痛斥奴隶贸易无人性,殊不知已经离题甚远。又如39题(4),多数考生未能领会材料中“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的深层意思,因此他们多是摘抄材料中的原文,归纳不出“欧洲中心论”。

落笔作答的能力较差。考生平时在历史课堂上表现活跃,善于思考,乐于回答,但真正到高考落笔时可能出现许多问题,如:

1.答案的关键信息点不突出。高考阅卷的标准非常严格,阅卷老师都紧扣关键信息点,踩点给分。因此,能否得分不在于写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写出得分点。如39题(3)答案的关键信息点为“工业革命”和“商品输出”(或“商品销售市场”或“原料产地”)。即使开放型的题目39题(4),作答时也需要紧扣关键信息点才能得分。如:“欧洲中心论”(或“该观点具有片面性”)得2分,“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得2分,“亚非拉被殖民被掠夺”得2分,“世界各地区的文明交流”(或“亚非拉对世界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得2分。这些关键信息点就是得分点,如果没有这些得分点,那么学生回答得再多也无用。有的考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要么没有得分点,要么用杂乱的信息掩盖得分点,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2.评述性题目的思路不明确。39题(4)要求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这类评述性题目虽具有开放性,但也有基本的答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要评价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概括要求精练,点透本质,评价要求客观。第二步,阐释对这一观点的评价,阐释时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第三步,升华小结。笔者阅卷时发现,许多考生作答时根本不遵循这三步,部分考生虽遵循这三步,但具体阐释时存在诸多问题。如:其一,概括不出“欧洲中心论”这一观点,更不能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价(片面);其二,阐释时做不到史论结合。许多考生想到了回答亚非拉的作用,但他们仅将这句话摆在那里,泛泛而谈,并没有借助史实阐释亚非拉对世界经济所起的具体作用;其三,阐释时角度单一。考生能够想到欧洲对世界的影响,但很少有考生能想到亚非拉的作用和欧洲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其四,大多数考生缺少最后的升华小结,即使有也很难达到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审视的高度。

3.答题的表述和书写不规范。如39题(4),部分考生虽然能够理解材料中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也对该观点进行了简要评价,但他们因为评价的表述不准确而失分。如,有的考生回答“前面是正确的,后面是错误的”,有的回答“一部分正确,一部分错误”。还有的考生则失分在书写不规范上,如39题(3),有的考生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写成“一工”或“1工”,将两次工业革命写成“2工”或“二工”,将39题(4)的“片面”写成了“偏面”,等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偏颇

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涉及学生在认识历史及其相关问题时体现出来的兴趣、情绪、情感倾向和基本的价值标准,而高三学年则可具体化为学生对待高考的态度。这一态度体现在考生的高考备考、高考作答、考后三个阶段。这里,笔者主要想谈谈考生在高考作答时需要的态度——严谨和平常心。这一态度在卷面上就有直接的反映。尽管教师经常告诫考生认真对待高考,并告诉他们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但是从39题(3)、(4)的作答情况来看,考生的表现并非如老师所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书写过于潦草。我们并不苛求所有考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只是要求他们书写工整,以方便阅卷老师识别。但部分考生的字非但不漂亮,反而龙飞凤舞。这些字体常常需要阅卷老师瞪大眼睛仔细辨认,有的则需要阅卷老师大胆猜测和推理。

2.特殊试卷仍存在。特殊试卷指的是空白卷和乱画卷。39题(4)为开放性的题目,虽然得高分很难,但不得分也非易事,除非是空白卷。然而,我们看到,恰恰就是有部分学生一字不写。我们无法猜测这些考生当时的心理,不过但凡重视高考的学生都不会轻易交上白卷。另外,阅卷时我们还会发现个别考生在试卷上乱涂乱画,有的随手涂鸦,有的写上“谢谢老师”、“祝福老师”,甚至还有的考生长篇大论,胡扯一通。

3.粗心导致笔误。高三考生既要严肃认真地对待高考,又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答题时的笔误即是其中之一。39题(3),部分考生将“市场扩大”写成“市扩大”,将“扩大市场”写成“扩大市”,将“工业革命”写成“工业革”,这些都是非常不应该的。

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检验“三维目标”能否实现的有效途径。历史材料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最令学生感到头痛的部分。从2014年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作答情况看,现今历史教学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距离“三维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整合、优化、落实好三维目标。具体而言,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检查落实,确保学生掌握最基本、核心的事实性知识,而且要将概念性知识的讲解通俗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们不仅要锻炼学生分析并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要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严格训练学生的落笔作答能力,更要注意授课语言,以便传授给学生比较准确和规范的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既要让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高考,又要引导他们以平常心对待高考,避免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唯其如此,考生才能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迁移到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作答上,做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用语准确、条理清晰、角度全面、重点突出,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猜你喜欢

奥布莱恩信息点三维目标
后会无期
一种基于模板的配电终端信息点表自动生成方案
特朗普政府第四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罗伯特·奥布莱恩
“好人”奥布莱恩接棒博尔顿
运用“三讲”模型来讲题
主题出发,以生为本
医疗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协调解决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