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附加题的困境
2015-09-10朱敏菁
朱敏菁
摘 要: 江苏高考中的语文附加题关乎文科考生整个高考成败,然而历年试题难度逐渐加深,语文附加题得分情况并不理想,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历年试题,找出题型规律走向,并且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帮助文科生在高考竞争中抢占先机。
关键词: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试题分析 探究策略
2008年,江苏高考的文理科都增设了附加题,选修历史的同学要加考40分的语文附加题,出于突出文科生“特长”的考虑。且从2009年开始这40分纳入高考总分,成为直接影响学生高考成败的一部分。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细心琢磨、努力探索,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更有成就感,将劣势尽可能转化为优势,从而真正在40分钟中发挥出“特长”,取胜于高考。
一、历年附加题试题分析
不同于必做题部分里文言文阅读大多考查记叙类文字,附加题的文言文阅读自设考以来几乎是清一色的议论文。六处断句在正常情况下有四五处相对较容易,只有一两处比较困难。重点和难点在于简答题中和选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这部分涉及的知识范围逐渐扩大,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尽可能拓宽知识面。从实际生源情况来看,文科学生大多需要在数学上花费很多时间,并且除数学外的其他几门都是背诵记忆类学科。附加题的这一考查点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如何让这些常识不是大海捞针式地为背而背,而是融会贯通式地省时高效,必将成为研究重点。
名著阅读题自设考以来,篇目经过几次改动调整,目前定为11部,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哈姆雷特》、《茶馆》、《子夜》、《飞鸟集》。统计六年高考,名著名篇阅读题目设置涉及十部名著中的七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每年出现,是必考篇目,且一定出现在简答题中,今后估计也会如此。其余篇目《欧也妮·葛朗台》出现5次,《呐喊》、《哈姆雷特》、《边城》出现4次,《老人与海》出现3次,《家》出现2次,《茶馆》出现1次(13年新加)。命题以考查人物形象、情节内容、艺术手法为主,其中人物和情节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考查侧重于概括和评价,侧重于多角度切入,简明扼要,一般不作情节长篇复述的要求。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命题完全切中考试说明要求,即“对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社会,并有自己的积极思考,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探索有效策略
1.调整位置心态,提高重视程度
文科生的语文试卷总分为200分,如果将必做题和附加题分开结算,往往就会发现两者各分数段对应的同学并不一定匹配。有些必做题向来很好的所谓优等生,也许在附加题上拿不到高分,一些平时喜欢看杂书的中下游同学,反而有可能做附加题时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决定文科生命运的也许就是语文附加题。事实上,必做题部分从字音到作文基本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训练的,到了高三,学生的兴趣差不多已经消磨殆尽,且这么多年下来,能力基本定型,提升空间有限。但对附加题,学生都很陌生,独特的题型、新颖的内容让学生倍感新鲜,且断句、名著等题型训练效果显著,2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套综合训练,这些都符合学生追求立竿见影成效的心理。所以,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之前怎样,只要我们重视附加题,科学应对,就会让人信心倍增。
2.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效率
江苏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方向标,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使复习不偏离目标。从考试说明中可以发现,名著主要考查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从前几年考题情况来看,主要内容考查较多,艺术特色的考查需在复习中引起重视。考试说明的样题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命制既要控制题目难度,又要有利于评卷,因此命题应该有明确的答题指向,一般设题角度较小,不需要详细分析阐述,重在基本内容的列举,平时复习不必钻得太深,对作品思想艺术的分析点到即止,不必深究。
材料概括分析题的考查要求考试说明中强调了三个方向:归纳、分析和鉴赏,复习中不能偏废。其中“归纳”和“鉴赏”方向的题目和必考部分现代文阅读方法大同小异,但“分析”方向设题一般要求联系文本和自身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态度。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时事的评价活动,让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见解。联系文本解读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作答。
文学常识是每年必考内容,考试说明虽未对其范围做出规定,但从六年高考来看,题目都稍有难度,有些年份难度还较大,需要学生有厚重的文学积淀。当然,文学常识浩若烟海,教师复习时尽量选择和文学评论、文学态度等相关的常识让学生记忆。
3.侧重名著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附加题三大题型中以名著名篇阅读内容最繁杂,涉及11部名著,学生感到茫茫无边、毫无头绪。名著中有些篇目语言文白夹杂,有些篇目时代背景差异较大,阅读起来晦涩难懂。无专门系统的教材,学生本身亦层次迥异,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但可以确定的是名著教学必须贯穿高中整个学习阶段,力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熟悉名著人物情节,并具备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名著教学应高考而生,绝非为高考而存在。
名著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平时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在复习备考阶段,相对集中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和适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自主阅读,结合书面作业形式,巩固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为日后备考做足铺垫。自主阅读的最初阶段,读书笔记交流方法可使阅读深入。读书心得写作可成为阅读成果的呈现平台,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要说出、写出必须熟知这一人物,熟悉相关章节,通过说写对人物有深一层的理解。
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述名著中的一个场景或者具体场景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简单归纳某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因为题目涉及人物、性格、情节等,所以答题一定要规范,要素都要涵盖。概述故事情节或场景,应将事件过程及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时,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说明,切忌用大而无用、表意笼统的形容词贴标签。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40分决定众多文科生的命运,必须引起学生、教师及学校等的足够重视。吃透考试说明和命题方向,储备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加强训练,不断总结,循环滚动,统筹兼顾,用最少时间争取最大效果,用理想的分数帮助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