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教材需要精密的细节处理

2015-09-10张奠宙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整数梯形内角

张奠宙

近读一些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够精细。或前后不一,或言过其实,笼统疏忽之处,屡有所见。现略举几例,与教材的编者商榷。

一、关于分类中的一般与特殊

数学教学中,常常要将一些数或形进行“分类”。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单一地使用 “不重不漏”的原则,以至把一些特殊情形从一般情形中分离出来,使得彼此间的从属包含关系,硬说成是彼此对立的关系,造成人为的割裂。 例如:

1.整数不是分数,把整数和分数对立起来 (图1)。然而,明明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整数是分数的一部分。

2.小数等同于分数(图1)。这显然也是不妥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不是分数。其次,整数不能和小数相对立,整数是小数部分为0的特殊小数。如果说,这里的小数也包括无限小数,那么整数更可以是无限小数了。例如 0.999… =1。

3. 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图2)。事实上,梯形是四边形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梯形的特殊情形,三者依对边平行的组数多少形成从属关系(教材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的表述可以探讨)。

但是,另一方面,教材中又强调了如下关系(见图2)。

4.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情形。

5.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形。

这样一来,同样是彼此间的从属关系,1,3 的判断和4,5 的判断恰好相反,令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 从属关系也是一种分类。例如,我国公民的户籍,就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镇、乡、村 这样的等级从属关系分类。而在某一级里,再依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类(如省一级有31个不重不漏的划分)。

忽视这样的细节,人为地制造麻烦,需要改正。希望教材里再也不要把整数与分数对立起来了。

二、关于三角形的稳固性

小学数学教材的三角形单元,都会涉及稳定性的知识,但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却不够严谨。例如没有交代顶点处接头的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指在三个顶点处只是铰接情形下,也是稳定不动的。而说四边形是不稳定的,那是指四个接头都是可以活动的铰接(如活动门)。如果四个接头都是焊接或螺钉固接,它还能活动吗?因此,教材上必须画出这种铰接的方式。课堂上演示,则可以将两根木棒在顶点处钻小孔用铁丝穿过,作为转轴进行铰接。这种细节处理,不可省略。

更值得商榷的是,教材里以“加固摇晃的旧椅子”作为三角形稳定性原理的应用(见图3)。然而,这种“斜”钉木条的做法,会比“横”钉木条加固更加有效吗?恐怕未必。因为,这里的接头都不是铰接,而是固定的连接。椅子是立体框架结构,不是平面结构。人坐椅子时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与框架的一部分是三角形还是矩形,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再说,加固也要考虑美观。这类“斜”钉椅子的情景,还是去掉为好。

三、 关于验证与证明

人教社版四下68页(见图4),在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时,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将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二是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计算。接着,在“回顾与反思”栏目里写着“我们大家共同证明了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对于这样的回顾,我们可否做得更加细致、准确一些呢?剪拼的方法,是一种用数据证实我们猜想物理实验的方法。证实的过程要用到测量的数据,而测量数据是有误差的。我们利用数据稳定地发生在某数值附近的现象,作出证实某规律的结论。然而,分成两个三角形进行计算推理得出结论,则是一种严谨的逻辑证明。因此,我们在用词上要对“物理证实”和“数学证明”加以某种区别,而不要一锅煮,说成“共同证明”。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必在理论上正面论述,只要适当地点一下就可以了。例如,不妨将前面引用的那段“回顾与反思”,改写为“我们用了‘测量证实’ 和‘数学证明’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的结论”。

同样地,在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时,使用“排水法”进行测量,也是一种物理方法,和用数学方法给出规则物体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事实上,只有小学数学里涉及测量。这种度量物体体积的物理方法,在中学的数学课本里,就不再使用了。

四、关于“是一倍”和“加一倍”

在“倍的认识”单元里,要谈的是一个细节问题:“一倍”的理解。翻阅人教社版三上数学教材,没有讨论这一问题。从数学上看,数A是数B的一倍,意味着A=B。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倍”的用法,含有增加到原数2倍的意思。如“产量增倍”“事倍功半”、农家“五月人倍忙”等说法,虽然只有一个“倍”字,却明显地并非“是一倍”的意思,而是“加一倍”的意思。这就是说,“是一倍”和“加一倍”之间有重要的区别。这虽事关语文表达,但为了避免误用,在数学教材里正面进行阐述,仍有必要。例如,不妨加上两句话:“如果A是B的一倍,那么A=B。如果A是在B的基础上加一倍,那么A =B+B=2B。”

这样的提醒,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避免错误。

总之, 教材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精心处理。这将体现作者对编写工作的责任心,也将反映作者为读者服务的诚心。

猜你喜欢

整数梯形内角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这是流行病
三角形分割问题
自卑的梯形弟弟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答案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