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教学: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2015-09-10邓过房

中学生物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游戏

邓过房

合作教学是两名教师在同一课堂上,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运用各自学科教学和合作教学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主导作用不断转换和不分主辅的谈话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素养。

1 合作教学:案例设计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而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所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有其合理性。将班级进行分组,每小组成员以5~6人为宜。

1.1 教学内容分析

酶的游戏是参考欧盟生物技术促进协会(EIBE)生物教学材料改编而来,主要模仿飞行棋的过关模式。该游戏涉及酶的生产和酶的应用两个部分。教学重点是阐明影响酶促反应效率的因素,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是掌握对设计产品评估改进的能力。

1.2 教学策略和媒体选择

在教学设计上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活动设计理念。教师要注重问题引领的探究教学思想,从宏观问题——游戏如何制作,到微观问题——转盘随机性不够、地图平衡性不够,棋子易倒等,系统引导学生;在学生主体性体现上,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在知识目标实现上,强调教学内容的无形渗透,如酶的生产,影响酶促反应效率因素,设计的过程等;技能训练上,让学生从模仿水平,向独立操作水平升华。

通过PPT课件与讲授引导,教学中生物教师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不断转换,但转换并不是意味教师的离开,而是从主导角色进入辅助角色。同时也有不分主辅角色的教师对话方式,使学生作为第三者感受酶的社会价值应用。两名教师像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学生作为听众,参与教学之中。

1.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布置活动任务:查阅淀粉葡萄糖苷酶、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等酶的特性;工业生产酶的细菌及其细菌培养条件,酶促反应高效率的最适条件,各种酶的社会生产作用等资料。同时简要介绍教学模式——由生物教师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合作教学。

1.3.1 兴趣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生物教师:(采用一问多答得形式,向学生提问)玩过哪些游戏?飞行棋是否玩过呢?飞行棋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将飞行棋的规则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顺利过渡到酶的游戏的游戏框架与流程,再向学生讲述酶的游戏框架与流程。

要求各组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查询的资料,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进行总结归纳记录,并解释SP含义(表1)。

教师创造有意静场,让学生独立阅读表格,总结规律,并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可能回答:不同的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不相同,作用也不一样,产酶的细菌不同,不同酶反应底物不相同等。接着请其他学生补充,最终教师进行小结,尽量使答案都是来自学生。教师再进一步对互动进行升华,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在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一般都是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进行,那么工业生产微生物时,也是一样吗?”这样让学生理解发酵罐在工业生产上的特殊意义。

在学生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教师无形中渗透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学生自主思考得出:酶具有高效性、专—性并且需要适宜条件(pH、温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原理,理解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的酶技术与实验室中的酶不完全一样,领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学生查阅的资料为基础,课程目标为出发点,表格为线索,隐性渗透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

1.3.2 实践活动,过程中进步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以生物教师讲授的游戏框架及生物学内容为基础,细化工作流程及组件,同时通过向学生展示PPT课件,组织学生模仿制作酶的游戏的各部分组件(地图、骰子、棋子、转盘、转盘图纸、机会卡)及初步游戏产品。

在模仿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包括纸板、骰子、白纸、棋子、胶水及钉子)中,生物教师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均深入到各小组中,倾听小组意见看法,师生间讨论交流。

1.3.3 认识过程,初次升华

对制作好的酶游戏分析评估,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倡导由学生说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制作的游戏存在什么问题?”紧接着组织学生互动:小组间对制作的游戏进行互相参观,看那一组制作的工艺更好,制作得更精美。学生互相参观后,在问题的引导下思考自身产品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存在的问题,如转盘随机性不够,地图平衡性不够,棋子易倒等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

1.3.4 再实践,领悟评价价值

教师明确产品评价的四个标准:精美性,游戏性,简洁性,知识性。针对各组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进行修改。这个过程将认识评价落实于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材料选取上有创新,在游戏流程有大胆的改进设计。

1.3.5 再认识,二次升华

生物教师:酶在生产生活上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如酿酒,制糖,洗涤等产业,而且在当前生物技术前沿的应用也异常巨大,如腺苷脱氨酶缺乏引起的免疫缺陷,就具有基因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的潜力,将来酶工业在未来都是拥有巨大潜力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确实如此,在当前科技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什么东西一旦被发现,就会很快应用于生产实践。产业和科研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生物教师:生物技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学生的手脑并用可是有着很高要求呀!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看,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在学生制作好了之后,生物教师再对生物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目标。这样可以将酶的技术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游戏方式,或与生物课程中其他教学内容结合,如将“酶的游戏”变为“转基因技术游戏”,游戏的流程改进,机会卡改进等,从而让学生领会这个游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1.3.6 游戏,体味乐趣

让学生小组内对自己制作的游戏玩一次,体会自己制作的成就感,自己娱乐的乐趣。

1.3.7 总结

让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到讲台分享经验,从制作感想,组织框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开展小组间交流。

2 合作教学:新型模式

在2003年新课程改革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普通高中课程,课程价值上体现对学生进行技术素养的培养。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将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综合运用结合的教学策略,有多种多样,教师合作教学是一种新的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整合途径。

2.1 课程自身属性需求

酶的游戏的教学是对割裂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的一种整合。科学与技术是紧密整合的整体,尤其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还原科学技术本来原貌。课程之间进行合作教学,首先要分析两门课程是否有合作教学的内在价值,是否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特色。

2.2 教学共同体构建

在教师与教师之间与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有效的教学共同体,使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的合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将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现场交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参与者共同进步,有效处理所面对的问题,有利于弥补分科教学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作业负担过大。Barth认为教师专业在学校是指学习者群体,着重分享决策、集体学习、环境支持、个人经验分享等。在学校当中教师专业本身就有着合作教学的要求,而不是各自封闭的个体,教师合作教学将这种学生背后的合作转到学生的面前。

2.3 优化课堂环境

由于两名教师的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增强班级控制力,同时教师合作作为示范,为学生构建起了一个教师合作教学、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环境。

2.4 课堂教学的电视主持导向

由于合作教学,打破了一教师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二名或者多名教师在课堂主持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合作教学,让课堂教学的主持导向更为清晰,展现教师间的互动配合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教学:面临挑战

3.1 保持特色

教师注重合作教学的特色,避免成为合科课程,同时避免形式合作的现象发生。合科教学在部分地区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而将各学科进行整合的教学,也在各地进行实验。教师合作教学有其自身特色,避免与其他教学方式重化,否则无法发挥合作教学优势,这是合作教学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而且教师合作从其自身属性上及发展阶段上都是处于新探索阶段,适合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依然无法达到替换传统教学的价值。教师合作在难度上所遇到的挑战是空前,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也是极高。合作教学作为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途径,不仅仅是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而且是教师教学策略的整合,两名教师的课堂打破了一名教师的传统课堂观念。

3.2 案例开发

案例的开发及对于合作教学的教学评价等后续工作,都可能成为制约教师合作教学的因素。在当前教师工作繁忙,教师培训需要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开发可供参考的案例,是进行教师合作教学所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之一。案例的开发需要注重必要性及可行性。从2003年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普通高中以来,很多中学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依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反映课堂教学的案例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生物课堂中学生动手实验活动较少,两者结合开发有效的适当的教师合作教学案例,有其独到价值,但依然受到教学压力及教师素养的制约。

3.3 传统抗拒

合作教学作为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两名教师较长时间地规划教学内容及复杂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额外付出大量努力,可能导致教师的抗拒。新的策略探索必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导致当前相关教育者信心不足,也会引起各个层面的传统抗拒。

3.4 教师兼容

不同科目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教学方式与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教师沟通合作形成重大挑战。在教师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下,教师合作教学作为跨学科工作,教师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合作教学的成败。Hamel曾今有这样的说法:

成功的跨学科工作或许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而该部门本身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最有生产性的地方,去混合学科事务,令他们更加能意识到自己的本科,并发展成跨部门的同事……这种假设代表一个强有力的内部网络,让教师思考及最终建立跨学科的合作。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教师合作教学,打破了一名教师一班学生的传统观念,在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有其推广参考价值,如生物与化学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结合,生物与地理通过环境保护的结合,等等。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合作教学,虽然有其独到的价值,但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实践、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 Dawkins,K.R.,&Dickerson D.L.Building a Community of Teacher Learners in an Earth/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Journal of Geoscience Education,2007,55(1):67-71.

[2] Hamel,F.L."Disciplinary Landscapes,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A Case Study."In S.Wineburg&P.Grossman(eds).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Challenges to Implement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0.

猜你喜欢

多媒体生物游戏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第12话 完美生物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