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天界献上我的歌声”

2015-09-10王诤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托斯卡女高音歌唱家

王诤

2015年是朗格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f Lange)的200周年诞辰。10月13日,朗格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并将活动现场布置为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的形制,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和慧用美妙的歌声向萨克森制表历史献礼。活动当晚,一袭红色晚礼服的她献唱了两段著名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为艺术、为爱情》(《托斯卡》),唱至“为天界献上我的歌声、颂堂上的光荣”一句时,托斯卡已然热泪盈眶,台下嘉宾更是无不动容……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判断一个歌剧演员的成就,有一个铁打的指标就是看她(他)在哪个歌剧舞台登台,演哪些角色以及被回头邀请的频率。得力的经纪人或许可以让你相对轻松地被引进世界一流歌剧院,但要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并不断被回头邀请,还需要靠自己的过硬实力。以这个标准,在中国歌唱家中,女高音和慧无疑是迄今西方歌剧领域中的最高成就者,没有第二人能拥有与之相提并论的成绩。

迄今为止,和慧的足迹遍布所有世界一流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巴黎巴士底歌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意大利维罗纳歌剧节等等,这都是些声名显赫的歌剧圣殿。而在那里,她主演的角色又都是意大利歌剧的大角色:阿依达、托斯卡、巧巧桑(《蝴蝶夫人》)、阿梅利亚(《假面舞会》)、刘(《图兰朵》)等……在世界顶级歌剧舞台上,和慧演绎遍了意大利歌剧中那些美丽多情、时乖命蹇的女一号,仅凭这一点封她为“中国歌剧皇后”也不为过。

然而“中国”这一定语,却似乎仅就她游历海外多年不改国籍的身份而言更为准确:与域外世界级声誉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之于国内观众,“和慧”似乎依旧是个生冷的名字。这一方面是由于歌剧本就是相对小众的高雅艺术门类,在当下中国普及度本就不高,除非是在铁杆追剧的乐迷粉丝群体中,再大的“腕儿”似乎也难以用上“耳熟能详、众所周知”之类的形容词;另一方面,新千年后,歌唱家和慧便基本旅居海外,近年来才常常回国在一线城市的大剧院一展歌喉,且和慧为人低调,除了在殿堂般的舞台,她十分爱惜羽毛。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她的演出视频,恐怕也只有一段2002年文化部春晚上她同廖昌永合唱的一首《那就是我》。更令人叹惋不已的是,和慧甚至迄今为止都没有在国内发行过个人专辑!

“歌剧皇后”同母国文化市场氛围颇有些距离,但这位出生在黄土高坡上的陕西妹子之于故国却有着自己的执拗与情牵。在社交网站上,和慧偶尔也喜欢晒美食:“今天我的西西里陕西女高音哨子通心粉好吃极了!”“我竟然在维也纳找到巨正宗的西安饭馆,昨天吃了凉皮加肉夹馍,今天酸汤水饺,老板一口西安话,好亲切好幸福啊!”

“帕尔玛把我推向天堂”

Q:首先祝贺你今晚演出的成功。你已经在欧美歌剧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能讲讲十二年前你远赴意大利发展的经历吗?

A:我应该算是一个特例吧,因为现在真正能跻身国际一流歌剧院舞台的中国歌剧演员其实并不算多。当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国内的音乐教育更多是局限于技巧上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等一些深层次的学习,还有就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指导”,以及没能给美声歌唱家提供更多的机会。

当初我在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了几年,直到2000年因为参加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夺得第二名,被一位意大利经纪人相中并为我安排了一些意大利歌剧院的面试机会。一年后,威尔第故乡的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给了我出演《托斯卡》的机会,这也是我在意大利的首演。这场演出非常成功,而该剧院的观众素以挑剔著称,如果你的演出得到认可,消息就会传得特别快,从那以后我便收到了很多来自各个顶级歌剧院的邀请,包括2004年成为登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首位中国女高音,2006年又以主演《托斯卡》、《蝴蝶夫人》的身份登上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现在我每年平均会有四五十场的歌剧演出,而且几乎把欧美的重要的歌剧院都唱了一遍,能有这样的成绩,也算得上是史无前例啦。

Q:哪一次演出经历最让你难忘?

A:人在最困难的时候的经历肯定最让人难忘,之后尽管我也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但总是心里有底了。

2002年春节,我刚刚到意大利,还不太会说意大利语,而我的第一部戏首演就是在意大利的帕尔玛皇家歌剧院,你知道就连很多意大利歌唱家都害怕在帕尔玛唱,因为那里的观众才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气,你唱得不好他们一定会在剧院里喝倒彩,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那时我作为一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歌唱家,刚刚在国际比赛中获了一个奖,可那个奖是给青年歌唱家的,只是一个事业的敲门砖,真正要在舞台上演绎一个角色和在比赛中唱几首咏叹调完全是两回事。

演出前一天,我去看另外一组演员唱,其中有一个世界上很有名的男中音,就被观众喝倒彩,都不敢出来谢幕。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就会说话,乱成一锅粥。我心里挺紧张的。因为我不知道我第二天的演出会怎样。那时我的内心还是一个小孩子,完全没有成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我在上台前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因为《托斯卡》是演的一个歌唱家,那么我最崇拜的歌唱家就是卡拉斯(Maria Callas),我看过很多卡拉斯的录像,所以我在上舞台前就找到了一个心理支撑,觉得我不是在演和慧,而是在演卡拉斯,我就很勇敢地出去了。那场演出时观众出奇地安静,而且我的咏叹调唱完观众鼓掌了很久,我的演出在帕尔玛很成功。帕尔玛或者把你推向天堂或者把你推向地狱,所以我就上了天堂,之后意大利的很多歌剧院都来找我。

Q:一个中国人可是演绎了几乎所有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女主人公!你是如何吃透每个角色的?

A:每演出一部歌剧前我都会去查背景资料,包括很多影像和文字,在意大利有朋友帮我做这件事,我也有专门教剧本的老师,还有我的艺术指导,他们也会给我很多帮助。在国外每次在进入一个歌剧院演出前需要把剧本全部消化掉,而不是进了歌剧院才开始学。只有吃透整个剧本,才能真正走进要饰演人物的内心。同时,随着我意大利语的进步,再用这门语言去演绎歌剧,传递出来的东西肯定和只靠注音标注来演唱是不同的况味。

“我很享受自己独处的时间”

Q:外媒曾评论说,你的嗓音是中国赐福全球乐迷的礼物,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嗓音魅力?

A:嗓音实际上是很神奇的,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假如我没学西方歌剧,没学西方的美声唱法,而是学了京剧,可能是个老旦,就会是另一种声音,如果学口技,又是另一种声音。幸而我和美声唱法从一开始碰撞就擦出了火花,就爱上了美声唱法。我对自己的声音理解是,通俗地说是比较厚实,音量也比一般的女高音大得多,我演普契尼的歌剧中的一些角色时乐队的声音是很大的,可我的声音完全盖得住乐队的声音,我的唱法是个古老的唱法,没有麦克风,完全靠自己的嗓音。在15000人的剧院里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声音要让所有人听得见,不光是强的声音,弱音同样要听得见。所以说我的弱音的穿透力也是非常强的,当然这和我的歌唱技巧和方法是分不开的。

Q:歌剧带给你的生活感悟有哪些?

A:我很喜欢歌唱,但同时所有的职业歌唱家都要接受一个局面就是:虽然你也有自己的助理或经纪人,歌剧院的人都对你很好也很尊重,可在人群里你还是有很强烈的孤独感。毕竟在外演出,到每一个地方都举目无亲,而且在歌剧院里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作为一个职业歌唱家有很多的要求,比如休息时间要充足,演出前不能会客,饮食时间要规律,这些都规定得很严格。一开始我不接受这种生活,如果说经过这些年有什么成长的话,我觉得是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真正认识——搞音乐不是为了出名或赚钱,当然这也很重要,但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对音乐的追求,怎么样一直保持好状态,因为歌唱家到达一个高度是很容易的,但要保持在那个高度很难。在这十多年中,我一直在全世界很多歌剧院之间游走,没有停下来。当然现在我的语言也过关了,跟当地人交流没有问题,国外的很多情况我也很熟悉了,可以说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最理想的,我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Q:欣赏歌剧是有门槛的,对普通观众走进剧院如何摸清歌剧的“门道”,你有何建议?

A:提前做好功课是很重要的,对于西方的观众也不例外,比如说在你确定要欣赏哪部作品时,就得提前去了解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以及作曲家的风格手法等等。虽说现在所有剧场都有字幕,任何观众都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对舞台上发生的一切不知所云,但如果有了更充分的准备,那么你所看到的东西远比字幕要深刻。

猜你喜欢

托斯卡女高音歌唱家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小歌唱家
歌剧《托斯卡》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歌唱家与报晓员
悲剧人物托斯卡戏剧形象分析
草丛里的歌唱家
剥好手中的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