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跑操细节问题探析

2015-09-10孙延军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细节问题跑操

孙延军

摘 要: 大课间跑操是目前许多学校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必选内容之一,原因在于它简单易行,便于开展,而且益处多多。为了使大课间跑操更细化、科学化,文章对一些亟须解决而又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析:卫生间、拖堂、体育课、差异生。

关键词: 大課间 跑操 细节问题

大课间跑操,即利用大课间时间(一般为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间在25至30分钟,也有学校上下午第二节课后各有一个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活动,是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跑操,简单易行,便于开展,是学校组织学生锻炼的最佳形式之一,尤其是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有限,“僧多粥少”的规模学校,正如露丝·安德森所说:我认为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比跑步更简单易行,也没有任何一项运动比跑步带给人的益处是如此快捷简便。大课间跑操可谓益处多多,2500多年前,在古希腊埃拉多斯山岩上刻着的三句名言给予高度概括:“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不仅如此,大课间跑操也是展示班风班貌与校风校貌的最佳平台,伴随着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跑操背景音乐,各班级方阵步伐一致,排面整齐,口号响亮,精神抖擞,大课间跑操俨然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大课间跑操经过多年的组织实践,已经基本“成型”,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已经小有名气,许多兄弟学校慕名而来参观学习。为了使我校大课间跑操更细化、科学化,使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来有所值,满载而归”,我校对大课间跑操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下面将一些急需解决而又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拙以成文,寄以此文为全国兄弟学校提供借鉴,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卫生间

为了使大课间跑操进场更秩序化、速度化、安全化,在大课间跑操方案中基本上都会明确规定各个班级的进场顺序及进场路线,第二节课一下课,大课间跑操进场音乐便会立刻响起,各班学生便会在体委的带领下迅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班级指定地点排好路队(进场有学生干部检查,对违规的班级进行通报、扣分,学生进场不敢怠慢)。一个学校那么多的学生(我校有五千多人),有没有需要去卫生间的呢?当然有。通过对学生的意见征询得知,学生对此颇有看法:为了准时进场,带着“负担”跑操,身心煎熬,而且下操后再去卫生间,人太多,非常拥挤,有时还要候场排队。对此细节问题,需要正确对待,给予必要的人性化关怀,具体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第二节课后,先放一段动员音乐,时间长短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此时学生可以去卫生间,然后放进场音乐。此方法其实就是将原来大课间跑操退场后的一段时间前置,这样,不仅可以使一部分急需摆脱“负担”的学生实现愿望,而且可以分流一部分学生,使下操后的卫生间不再拥挤,可谓一举两得。

2.拖堂

大课间时间是一定的,容不得半点浪费,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切实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大课间跑操方案中有明确的各个班级的进场顺序及进场路线,只有所有班级都“遵纪守法”,才能取得有序、快速、安全的进场效果,才能在进场上不浪费时间。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全校那么多的班级,那么多的老师,总有一些老师认识不统一,认识不到位,虽然下课了,但还在班级“尽心尽责、大公无私地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进行无效的拖堂教学”,这势必导致进场顺序混乱、行动缓慢。这是一个小问题,可以巧妙解决。对学生进行调查,找到拖堂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格意义上讲,拖堂是备课不充分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不规范的体现,是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体现,没能够正确看待常态课,评比课该老师会拖堂吗?一定不会),与工作绩效、评优挂钩。这样做,理论上是可以的,有些学校确实也在这么做。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不仅仅仅一种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老师之所以拖堂讲课,是因为他(她)认为拖堂讲课可以进行下去,还有效果,是在做有用功。如果拖堂老师认为拖堂没必要了,再拖堂讲课就是白费力气,无效的,是在做无用功,那拖堂讲课一事将会顺其自然地自发消失。试想,班级喇叭里传来不断的、响亮的、催人运动的跑操动员曲、集结号、进场曲,老师的声音还能够有效传到学生耳朵里吗?所以,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校园里所有喇叭“齐开进”,响亮的音乐响彻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拖堂失去存在的“土壤”。

3.体育课

体育课和大课间跑操都需要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学生的承受能力是一定的,对二者的关系上需要一定思考。大课间跑操后的体育课如何上?这里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本文不做展开探析。体育课后的班级,如何安排?平等地参加到跑操大军中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与“不是”回答,上课的体育老师最有发言权。如果一个班级上的是耐力课,学生在体育课上已经承受足够大的运动负荷,则不应该再平等地参与跑操大军,可以参加其他小负荷的运动,学校可以布置几块小负荷运动场地,供其活动。相反,如果一个班级上的是新授垫上技巧课,运动负荷不大,完全可以平等地参与跑操大军。在具体安排上,任课体育老师要准确把脉,合理安排。

4.差异生

大课间跑操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听到跑操口令后,全校所有班级齐动,基本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时间,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略掉。这种安排是否合理呢?肯定不合理,因为学生差异性是存在的,尤其班级中那些小胖墩,差异性更为明显,在这里暂定为差异生,相同的运动负荷,他们的体验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是无法承受的,正因为如此,操场间隔区或教室多了许多伪病生。在大课间跑操的负荷安排上不可能每个人都“量身定做”,做到绝对的科学合理,只能兼顾大部分学生。在大课间跑操细化阶段,在保证大部分学生有效锻炼的同时,差异生的安排必须有效解决。将差异生单独组织起来跑操?是不是太闪眼、另类?差异生的自尊是否会受到伤害,他们愿意吗?通过调查,他们是不愿意的,他们还是希望跟班级跑,融入班集体,不想成为另类。跟班级跑,这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如何是好?经过商榷,让差异生在站队的时候靠内道站,前两圈(400米跑道),速度由慢到中,两圈后集合地点踏步调息半分钟,然后第三圈速度控制在中速(差异生可以不参加,自我定断),第三圈后集合地点踏步调息半分钟(差异生进队),最后第四圈速度控制在中速。实践证明,在轻微有损差异生的自尊心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跑操毅力,在素质上来之后,为了不成为另类,在第三圈“轻伤不下火线”,逐渐真正融入班集体中。

猜你喜欢

细节问题跑操
小学生课间创意跑操酷似贪吃蛇
做班级里的“跑操教头”
关于课程化视角下的大课间跑操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基于课程化视角下的大课间跑操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酸甜苦辣”的跑操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与细节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建设思路及细节问题解读
高职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与细节问题思考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