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的关系
2015-09-10游建辉
游建辉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的关系是目标一致性,特点相近。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与素质是新课改要求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文科综合(政治)能力 目标一致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科综合测试,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重视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政治科尤为突出,很多社会热点问题、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是具有探究性的。“研究性学习与文综能力测试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甜瓜’,‘味道’是相近的”。“让认真搞课改的学校、让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高考中受益”正是笔者探讨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正相关性的写照。
一、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1.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就其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陈述、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学生对某一课题的探究过程及提出对策与思路往往包含多学科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文综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立意”,重视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能力,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接收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2“广东文综”第40题“结合地球环境和08南方冰雪灾害”的哲学考查,有机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问题,从而比较全面和有效地考查从不同学科角度及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2009“江苏卷”38题(1)问“弘扬三创精神”要求用政治、经济、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具有一致性的。
2.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式学习,它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平台,研究性任务的完成,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及与课题组外人员(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和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弥补、相互借鉴,往往会产生1+1>2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做人态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会思考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学生而言,对任何课题的研究,其间实践与探索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需要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共同克服研究难题。总之,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文科综合(政治)测试力求揭示学科知识与当今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如2012年江苏试卷第20题引用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训对人的影响、2010年海南文综第15题引用两岸同胞广泛共鸣的《乡愁》名句为题干载体。这些文学艺术信息侧重人类社会价值、规范、情感的形成和确立,而且进一步考查综合人文素养,这些人文素质的考查与研究性学习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也是具有一致性的。
二、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的特点相近
1.综合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往往是围绕某个专题或课题进行探究的,专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的探究需要从各角度、各层面思考,这就需要运用政治学科多个模块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各模块知识的融合贯通。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式是:主题——问题——求解。即围绕某一个主题或几个相关专题,提供相同的一个背景材料,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要求分别或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中,问题处于主导地位,知识的运用服从于问题的解决,力求模块知识的渗透和融合。如2012年江苏卷第37题不仅是形式上的综合,更是内容上的相互渗透,用北京奥运会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2011年宁夏文综卷第38题,也是四个模块知识的综合。有些题型甚至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如更早的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39、40题,第39题的第5问体现历史(古都开封)、地理(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和政治(第三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第40题的第5问充分体现了政治和地理的交叉渗透。这种渗透,凸显了文科综合的综合性特征。
2.问题性特点。
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指导者的启发、帮助下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文科综和能力测试以现实社会问题为命题立意中心是一个重要特征,常以人类所面临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设计专题组合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0年重庆文综第38题的就业问题,考查政府重视就业的原因、解决就业的渠道,就是一个典型的研究性问题,2009四川卷第38题的“限塑令”热点问题。
3.开放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经过自主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学生选择的课题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自然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方面的;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可以是偏重社会实践的,也可以是文献研究的。即使是同一主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目标,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而且研究的结果(答案)不强求唯一性,允许作出多种回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和能力测试的开放性特征表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答案开放性特征尤其突出,有些题目甚至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2011年上海卷34题(2)问“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2013年宁夏文综卷第38题第2问“假如让你制订方案,首先抓什么环节”、2011年江苏卷土重来7题(3)问“从公民权利与义务角度结合材料拟出演讲要点”。它们都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体现了答案内容的开放性。
4.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一种情形是以热点问题为纽带相互联系。政治科研究性学习一般以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作为研究主题,文科综和测试重视以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为立意中心,多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组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成为联系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测试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实现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28题、全国卷24题、宁夏卷14题都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背景”;2012年北京卷40题、江苏卷37题、上海卷32题都以“背景奥运”为背景等。另一种情形是文科综合考试直接出现研究性试题,近年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已经直接体现在高考文科综合(政治)的试题中,研究性学习问题已成为高考文综命题的重要方式。这种命题方式既考查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书本知识,又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提建议及设计行动方案”、2012年江苏卷第37题“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该题设计三个情景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分别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行综合探究活动,是典型的研究性试题。特别是该题的第(4)问“从公民权利与义务角度结合材料拟出演讲要点”最典型。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政治)能力测试目标一致、特点相近,具有相关性。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与素质正是目前高考所要求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必须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向亚英.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01).
[2]靳玉乐.探究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