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分析理论与课堂纠错

2015-09-10常嘉琪王晓静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常嘉琪 王晓静

摘    要: 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本文系统阐述了错误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教师的课堂纠错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二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错误分析理论    课堂纠错    二语教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每位学习者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Corder曾指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是会出现错误。”而教师应如何分析、处理这些错误及利用这些错误促进外语教学对于学习者和教师都同样重要。本文首先对错误分析理论的发展及观点予以介绍,然后根据该理论提出相应的纠错策略及教学启示,希望对二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错误分析理论的发展

鉴于认知结构及语言观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于语言学习有不同认识,因此自然对语言错误也持不同观点。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者就开始对语言错误进行探析,他们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联结,是一种习惯的建立,学习不过是建立新习惯取代旧习惯的过程。而错误的出现则是由于错误的信息输入及刺激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出现主要是源于二语教学的失败。因此他们主张的纠错策略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即:有错必纠、有错即纠,错误应该被及時禁止。在学习者没有改正错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之前,绝不会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基于上述观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比分析理论逐渐发展起来,根据该理论,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以通过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预见,且母语的干扰是学习者语言错误产生的主要根源。当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会产生积极的正迁移,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和掌握;当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较大时,会产生消极的负迁移,对语言的学习造成干扰,不利于语言的掌握。因此对比分析理论主张关注两种语言的差异,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而避免错误的产生。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母语干扰所造成的。许多其他研究相继表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出现的很多错误没有丝毫母语的痕迹。两种语言差异明显的地方往往并不容易出错,相反,差异较小的则更容易出现错误。很明显,对比分析理论对语言错误的预测非常有限,此后不断遭到质疑和批判。

20世纪70年代,随着语言学家S.P.Corder错误分析理论的提出,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与行为主义倡导的错误观相反,错误分析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并修正假设的过程,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成熟起来的,而错误的出现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自然且必然发生的现象,它并不代表语言教学或语言学习的失败,相反错误的出现表示语言的习得正在积极有序的进行当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出现是语言学习进步的标志。这一理论提出了全新的错误观扭转了人们对错误的认识,为日后的错误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贡献在于通过认识、描述、解释、评价学习者所犯的各种语言错误了解其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及认知方式等,最终确定错误来源,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提高二语水平。

三、错误分析理论对课堂纠错的启示

语言错误的出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而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及采取的方式方法则会影响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围绕课堂纠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是否需要纠错、何时纠错、怎样纠错则需要引起广大外语教师的思考和重视。

首先,教师应对常见的错误类型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纠错策略。如当学生在口语练习或者课堂互动中出现少量局部错误(并不影响交际)时,则无需对其进行纠正,以免挫伤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再如对于形成系统前的语言错误,教师应多做解释,并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给学习者以示范,同时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对于系统形成阶段的语言错误,则不需要过早地给予正确示范,在必要时给学习者以暗示和提醒,促使学生发现错误并进行自我纠错;而对于系统形成后阶段的语言错误,教师只需在学习者犯此类错误时稍加提醒即可。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放手,善于启发并鼓励学习者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大胆地进行自我纠正。在自我纠错过程中,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最终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法,因此自然会对错误产生深刻印象,有效降低再次犯错的可能性,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巩固。因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不仅能使学习者更清楚地发现问题,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再次,学习者和教师双方都应转变观念,端正对待错误的态度。首先学习者应从传统的错误观中走出来,应认识到犯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语言的习得和掌握、语言技能的提高正是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长期的练习及反复纠正才最终实现的。只有突破了传统的心理障碍,错误才不会影响其自信心及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而对于教师来说,学习者的错误恰好有助于了解其学习进度及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因材施教。

最后,纠错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的身心差异,根据其性格特征及心理素质等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其纠正错误。例如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习者,教师应采取间接纠错的方式,同时注意语气的委婉亲切,尽量缓解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和挫败感,保持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

四、结语

错误分析理论对于当代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常犯的错误类型判断他们的语言掌握程度,推测其语言水平,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计划。教师在处理学习者的错误时,应综合考虑不同错误的性质、学习者个体因素及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是否纠错,纠正哪些错误,以及怎样纠错最有效。其次,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利用错误提供的反馈信息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学习的质量、进度,以便及时查漏补缺,调整学习计划等。总之,语言学习是一个包容并改进错误的过程,广大教师应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更科学、实用的处理语言错误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Corder S 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

[2]张义.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

[3]李永才.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4(3-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G0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