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学习(一)

2015-09-10樊智涛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试题材料

樊智涛

一、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确定为:①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③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④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 考纲解读

三、 命题趋势

1. 选择社会热点话题,紧扣时代脉搏,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例如,镇江卷选择的话题是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盐城卷选择的话题是“八礼四仪”,宿迁卷选择的话题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这些话题都与当代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校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关注媒体热点栏目,不再机械、单一地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追求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

【典题剖析】(2014·镇江卷)

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了。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而是出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有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活计。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被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讲述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引起轰动。(《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21日)

【材料三】网民“@颜黛鸢”: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新华日报》2014年4月22日)

(1) 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

(2) 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3) 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泪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试题评析:该试题所选择的话题是时尚的。《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对中华美食多个层面的介绍,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的生活所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该记录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轰动,美食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的发展,人们争相赶赴品尝,而且人们还在品味美食中见证了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感悟了生命的传承与奇妙。这样的思想熏陶不是硬性的说教,而是柔性温暖的。因此,命题者选择这一话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智慧的,它不仅打开了考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与文化,而且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着很好的熏陶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

2. 文学特征鲜明,注重与名著阅读考查的整合。

2014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4个大市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两个考点进行了整合,其中,完全整合的有南京市和淮安市,部分整合的有南通市与扬州市。

比如南京卷:“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该题涉及课内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以及课外名著《草房子》,考查内容与课内外小说阅读相结合。这样的考查形式新颖独特,将文学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体现了中考命题的新走向。它提示我们,经典与时代、文学与生活要紧密相连,不可孤立地应试,而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典题剖析】(2014·南通卷)

江洲中学拟举行“生命与自然相爱”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 八年级将举行郊游活动,请你从爱护自然方面给同学一句温馨提醒。

(2) 《汤姆·索亚历险记》多次写到汤姆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请具体说说汤姆经历“海盗生活”时,大自然让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请你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为5月23日的“生命与自然相爱”征文活动写一则启事。(80字左右)

试题评析:该题设计新颖,将综合性学习与文学名著阅读考查有机结合,将生命教育、自然教育、课外阅读相链接,引导考生在名著中、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生命、爱护自然。对于中国教育而言,生命教育、亲近自然是当下学校教育需要强化的,如何在突发事件中保护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生命、敬爱生命,在文明礼仪的践行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让蓝天变得高远,让空气变得清新,让河流变得澄澈……这是学校教育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3. 考点巧妙综合,进一步增强题目设计的多元性。

综合性学习的常规考点是仿写例句、拟写新闻标题及宣传标语、概括文义、发表观点、口语交际、图文转换等,2014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又将应用文写作与病句修改整合进来。例如南通卷,与应用文写作相结合,要求考生拟写一则启事。又如泰州卷,与修改病句相结合:“晓华把这则消息与在活动中所拍的照片发布到学校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①大家发现消息‘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你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提示】成分残缺的情况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这些变化意味着,语言运用的所有知识点与能力点都有可能被整合进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

【典题剖析】(2014·扬州卷)

综合实践活动

(1) 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参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赛结束后,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两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赞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忧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记者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作品《水浒传》现场出了测试题。请你完成。

①写出右图故事名称。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试题评析:该题围绕经典诵读这一主题设计题目,三道题涉及三个考点:拟写标题、发表观点、对名著阅读情节的辨识与概括。该题既考查考生名著阅读的真实状况,即能否看图识情节,又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即能否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简述;既考查考生的名著识记能力,又考查考生的现实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以全面、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既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是否简明,又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述是否形象。这样的试题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考点考查内容与形式的多元性。

4. 表现方式异彩纷呈,分值差异增大。

为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近年来,江苏省13个大市在中考命题时多采用“套餐”形式,即确定一个主题,下设几种类型的考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但是,2014年的中考试卷中,试题的表现方式更趋多元,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市均未设计活动主题,而是直接考查;同时,各市中考试卷中,“综合性学习”这一考点的分值差异也较大,最低的苏州卷、无锡卷只有3分,最高的扬州卷达到了10分,而南京卷、常州卷、南通卷均为9分。

四、 综合性学习常见的解题误区

1. 忽略题目设计的特定情境,答题抽象不具体。

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设计最显著的特征是题目具有鲜明的主题,几乎所有题目的设计都是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拟定的。因此,答题时千万不能忽略题目的具体情境。特别是答口语交际类题目时,同学们要仔细研读题干,看清楚以什么人的身份对什么人说话,说话的具体情境与说话内容又分别是什么,千万不可想当然地胡说一气。

例如,2014年甘肃省白银市的综合性学习题: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班级开展了“最美汉字书法”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 活动一:我来介绍

请你选择可用材料,写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限80字以内)

材料一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

材料二 东汉书法家张芝是甘肃酒泉人,有“草圣”之称。

材料三 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材料四 甘肃成县的《西狭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材料五 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

(2) 活动二:我能表达

李明同学写不好汉字,同学劝他认真练习,可他却说:“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你要反驳他,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中的两个活动,都需要考生认真审题。

第一个活动要求考生选择可用的材料,写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并且限定了字数,必须在80字以内。不少考生忽略了“方法”两个字,结果答成了练习书法的好处、作用等。如能答出下面这样的答案,就是扣住练习书法的方法作答了:“练习书法有临、摹二法。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而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考生需要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说一段话来反驳李明的观点。有的考生还没有弄清李明的观点,就仓促答题,如“李明,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在用笔书写的。因为他们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所以,他们仍然要用笔来书写”,这样的回答就没有把语段中的“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准确,该句的前提是“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考生需要回答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以后就不需要用笔书写,写好写差是否就无所谓了。如果考生能这样回答,就很好:“李明,你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虽然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但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用笔书写。再说,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2. 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不强,语言表述不规范。

这主要体现在概括消息、探究结论等类型的试题上。概括消息内容或拟写消息标题这类题目往往会限定字数,忽略了这一限定要求,就会导致丢分。而探究结论题则要求考生把握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考生的语言表述如果偏离了主旨,就会导致答非所问。

比如下面这道题:

右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2) 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考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出现了这样两种错误:一是信息遗漏 (认识错误),如答“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或答“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的方法教育孩子”;二是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密,如没有体现出存在问题的家长的数量,没有使用“一些”“一小部分”等词语。

其实,考生在完成该题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柱状图表的项目及数据:引导占73%,训斥占25%,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占2%。根据题干要求“存在怎样的问题”,可知“训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存在问题的教育方法,因此,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应为:①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②家长应当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

3. 问题辨析的论据不充分,理由单薄幼稚。

综合性学习试题中,发表观点是一个重要考点。考生观点表达不明确、论述理由单薄幼稚,是导致此类试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综合性学习中的论辩题会提供材料,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发表观点,并展开论述。因此,同学们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同时语言表述要完整,不能是简单的赞成或反对;其次,要分层陈述自己的理由,论述角度要尽量多元且有深度,要能够体现一名初中生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与感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比如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如今的中国已超越欧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1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材料二】继“辽宁舰”下水、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材料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四】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地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1) 仔细探究这四则材料,请你提炼信息。(至少三条)

(2) 某些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假如你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面对中外记者,你将如何回应这种论调?

这道题中的第一小问是提炼、概括题,难度不大,很多考生在认真审题、细读材料后都能答出较为理想的答案,如近几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防建设得到强化、航空航天事业领先世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力增强是为了改善民生等。但在回答第二小问时,不少考生却出现了问题,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中的“中国威胁论”的含义,同时又没有认真细读上面的材料,对我国“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没有把握透彻,因而反驳的理由不充分。另外,很多考生又忽略了口语交际题需要注意称呼语等问题。因此,只有类似下面的答案才是好答案:“这位记者,客观上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确实显著增强,无论经济、科技还是国防事业等都领先世界,但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是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对外我们一直坚持和平共处、和平发展的原则。因此,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人纯属别有用心。”

五、 复习策略

1. 精心选取主题,充分体现素材的多元价值。

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习,其活动内容和进程一般都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目前,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喜欢选择一些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的年度事件作为综合性学习考题的材料。综观主题选定,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时代特征鲜明,引导考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平时,同学们要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比如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以此培养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

地方特色显著,培养考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不同城市的命题往往会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盐城的“铁军文化”“生态湿地”、苏州的园林文化、镇江的醋文化等,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挖掘地方人文与自然资源,引导考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人文气息浓郁,提升考生的文化品位 这也是不少城市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考查相结合的主要因素。将经典品读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可以在历史与现实的穿越中,引导考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关注自然科学,引导考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链接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它既是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最缺乏的素养。中考试题不仅具有检测功能,还具有拓宽考生视野、丰富考生知识的功能,因此,不少省、市在设计综合性学习试题时,都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旨在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科学,了解科学发展的进程。

2. 注重基本能力训练,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考点越来越多,其“综合性”正日渐增强。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针对各项基本能力做一些专项训练,理清解题思路,归纳解题要点。特别是图文转换题、材料探究题、活动方案设计题等难点,同学们普遍失分较多。下面,我们就以这三大难点为例,谈谈中考复习时如何应对。

难点解析一:图文转换

常见的图文转换题有三种:表格文字转换题、图文转换题和漫画文字转换题。

表格文字转换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知道抓住表格的核心说明对象去表述。因此,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要注意“表头”与“表脚”的文字,弄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次,要仔细分析表格,分析比较项目以及各种数据的变化特点;再次,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这样,才能准确规范地答题。

图文转换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考生读图能力的缺失以及审题不清。特别是徽标解读题的两种考查形式:一种是对画面内容的说明,一种是对构思寓意的解读。这两种类型的考题,考生很容易混淆。其中,前者偏重于说明,只要能介绍徽标的画面构成即可;后者则偏重于感悟,要能说出徽标所蕴含的内在信息。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能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有针对性地答题。

漫画文字转换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考生无法准确把握漫画的实质。漫画不同于故事性的图画,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看了之后往往能引人深思,让人有所启发。漫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学会从反面立意思考,分析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典题剖析】(2014·苏州卷)

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试题评析:这是一道表文转换题。做这道题时,同学们首先要研读题干,了解表格所反映的数据背景:对540名中小学生所做的上网情况的调查;其次,要分析表格,研读“表头”,找到具体的比较点:起始触网年龄、每天的平均上网时间以及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再次,要提炼、概况这三个比较点的呈现规律:起始触网年龄越来越低、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越来越长、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差异不大;最后,用简洁的语言逐一表述。

难点解析二:材料探究

材料探究题是近年来中考中的常见题型,一般来说,此类试题总是由2~3则有相互关联的材料组成。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对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与研究,从而发现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种:一种是材料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一种是材料之间的并列关系(几则材料之间具有共性特点或材料是从不同角度表述同一主题)。考生回答此类试题时,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未能发现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拟写结论时要点不全或者偏离主旨。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归纳材料,即将题目所提供的每一则材料“瘦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提炼出材料的要点,让所给的材料变得内容简洁、要点清晰。第二步:辨析关系,即发现并明确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要分清原因与结果,并理清原因之间的主与次;如果是并列关系,要辨析其共性特征及个性特征。第三步:写出结论,即把捕捉到的规律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要做到语言表述准确、简洁、连贯。

【典题剖析】(2014·常州卷)

很多人担心纸质阅读将败给网络阅读,你也认为“网络阅读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吗?请探究下列材料,作为你的分析判断。

材料一:调查显示,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刊的接触时长均有减少;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继续增长,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

材料二:网络知识全世界共享,方便学习。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网络文学有“几乎是海量的阅读需求”,低成本的网上付费阅读形成趋势。网络阅读形式花哨、内容庞杂,浅阅读、片断阅读唱主角,更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材料三:中国有着悠久的书香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的基础雄厚。纸质图书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经典作品文字精妙,内容厚重、系统,很多年长的人担忧传统阅读的危亡,认为将海量的网络信息变成“知识”还任重道远。

(材料出自《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

试题评析:该道题提供了三则材料,其中,两则材料与网络阅读有关,一则材料与纸质阅读相关。仔细阅读材料,即可发现命题者的观点倾向:纸质阅读不会被网络阅读所替代。材料一反映的是网络阅读现状;材料二说明的是网络阅读风靡全球,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但也含蓄地说明了网上阅读的弊端:浅阅读、片段阅读;材料三说明的是纸质图书阅读的优点及年长者的担忧。这三则材料引导考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阅读变化,又要正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发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变革所带来的生活便利,又要理性地面对其负面效应,从而一分为二地接受新事物,思考阅读的本质。

难点解析三:活动方案设计

考生在面对此类考题时,失分多的主要原因是实践经验欠缺,不知道策划一个活动的具体流程究竟是怎样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个单元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如七年级的新闻发布会、赛诗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八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市场新商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九年级的生命专题、人性专题等。这些活动都涉及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的具体操作。如果我们平时能真正地策划组织过这些活动,那么,在面对此类试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其实,任何一种活动方案的设计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①活动的主题与目的;②活动的时间、地点与参与对象;③活动的具体流程;④活动的效果。明白了这些要素,同学们在拟写活动方案、设计问题时,就能够轻松应对。回答这类试题无需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关键是把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内容表述清楚即可。

【典题剖析】(2014·盐城卷)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了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

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

访谈对象:_______________

预设问题: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试题评析:该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又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考生必须紧扣“孝心”这一核心话题设计问题。此题的答题关键在于问题的角色定位,要从学生、家长、专家的不同身份去设计相关话题,以突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3. 锤炼语言,根据要求,恰当规范地表达。

综合性学习试题设计中,无论创设什么样的语境,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是非常明确的指向,考什么,答什么,要求明确。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或者语言表述不规范。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要学会认真审题,不仅要认真阅读题目提供的所有材料,而且要认真阅读材料前面出示的活动主题与背景介绍,以及每个具体的小题干,从而系统地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答题。

同时,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做到答题语言严谨规范。

一般来说,语言表述要做到以下四点:①语言表述要完整,特别是发表赞成或反对的观点时,一定要用完整的语句表述;②语言表述要精练,特别是有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要严格控制字数,抓住核心内容进行表述;③语言表述要层次分明,特别是陈述理由的题目,角度要多样,这样,理由才会充分,说服力也才会强;④语言表述要得体,尤其是口语交际类的题目,更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委婉得体。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试题材料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