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5-09-10王小东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5期
关键词:泰州市文章作文

原题回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终点”有两个义项:①一段路程结束的地方;②特指径赛中终止的地点。

美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的诗句:“我们叫作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请以“从终点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命题透视

2014年泰州市中考作文呈现的是“解说+题目+要求”的形式,题型稳中有变、推陈出新,给人熟面孔、新表情的感觉。解说性材料从义项和诗句的不同角度对题目做了解释或提示,便于考生理解和把握。

从作文命题的视角来看,这道题有两点值得琢磨。

一是提高了写作文体选择的兼容性。应该说,这是一道文体限制并不明显的文题,如果从呈现故事的角度写,可以写出生动精彩的记叙文;如果从表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角度立论,可以写出饶有见地的议论文。

二是适度提高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这是一道考生较难适应却必须适应的具有思考力和鉴赏力的题目,突破了泰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偏于感性的藩篱。它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以及“更高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主张和要求,同时也是一道具有思辨色彩,可以拓宽思维空间、促使思维能力提高的题目,符合认知渐进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写作教学,实现感性认识的理性化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个性化成长的目标。

题意把握上,考生除了要重视对“终点”的解说外,还需要关注对“出发”的理解,它同样有两个义项:①离开原地到别处去,如“我们在天亮以前出发”;②从某一方面着眼,如“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上述义项的界定,如果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终极指向着眼叙写或论述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从为人民服务出发”,当视作切合题意要求。

题目中的“从”是一个标定性介词,相当于“由”“自”等。它不需要考生将表述的重点放在到达终点之前的内容上,不是“从起点出发”,也不是“从中途出发”,而是要考生简单交代这就是终点,然后重点表述现在需要再次出发,以及为什么一定要从此出发。

具体把握时,考生可以将题目中的“终点”理解为某个目标的达成或者某个事件的完成,这样引申开来,就可以围绕“再次出发”“不满足于已有成就”或“为了弥补某种缺憾”等主题展开写作。考生可以将自身经历或感受与文章中心相结合,做到叙事生动、论述精当、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篇佳作。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提炼,提升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壮大自我”的高度来思考和写作,则更容易出新出彩。

综上所述,从理念的确立看,“从终点出发”来规划新的起点,不是意味着重复和轮回,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跨越。它超越了常规,给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符合阶段性人生和学业规划的现实需求,在当前知识臃肿、素养干瘪的情况下,尤其值得倡导和赞扬。

评卷扫描

这道作文题加进了更多的思辨要求,跳出了泰州市以往感性思维主天下的作文命题框架。在遏制了套作之风并有效地还原了考生真实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背景下,这次考场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见巧思辨,只见贴标签。

很多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的“终点”与“出发”的内涵,更茫然于“出发”与修饰语“从终点”之间的关系,结果把作文题变成了口号在吆喝,变成了标语在张贴,文章成了祥林嫂讲阿毛的遭遇式的反复唠叨。例如,有不少考生喜欢在每一节的结尾加上“这就是从终点出发”的标签,以为这就是确保写作不走题的护身符。殊不知,阅卷教师关注的不是口号或标签,而是思辨能力。“终点”是一个拥有某个过程的“端点”,从这个“端点”出发,我们既可以植根过去思虑未来,也可以立足发展回溯过往,而不是站在“终点”简单地抒发感慨或回忆曾经。

2. 不见本性情,只见真功利。

阅卷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慨:看学生的日常周记是一种享受,读学生的考场作文则是一种痛苦,因为周记内容中有鲜活伶俐的写作者,而考场作文中多是一个个装腔作势的逐利人。比如,考场上很少有考生敢像写周记那样“冒险”:写个人情感的朦胧与反思、对人情世事的洞察与体悟、对师生相处的困顿与期望、对家庭境况的展示与剖析等,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写考试成败、身残志坚、仗义助人等“高大上”的事例,这些被几代人使用过的素材已经缺乏动情点,读起来味同嚼蜡。直接表现“理想中的自己”而远离真实的自己是不真诚的作文,应该回避。在“性情中人”与“功名中人”之间找好平衡点,立足“真我”,表现“超我”,才是考场作文的正道。

3. 不见生活语,只见应试言。

语言表达远离生活常态是本次考场作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考生们的语言要么是读起来佶屈聱牙的文艺腔,不讲逻辑,缺乏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只讲辞藻的华丽、感情的激动;要么是夸张怪诞的网络语言腔,作文表达充斥着脑筋急转弯式的稀奇古怪,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是其典型特征,全然不顾阅卷者的感受;要么是刁钻古怪的毒舌腔,用语恶毒,让阅卷者产生不快、愤懑等心理……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但要运用于特定的语境、情境,才能彰显其魅力,如果不分场合、对象、素材地随意使用,势必造成阅读者判断的茫然。坦率地说,考生作文中这些远离常态生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们所接受的基础训练有关,而这些基础训练的出发点恰恰是可悲的应试训练。

迷津指点

针对“评卷扫描”中表现出的不足,同时梳理日常写作训练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 语句修改训练。

研究表明,职业作家用在修改文稿上的时间占到了其写作总时间的25%,而中学生仅占到1%。由此观之,拥有适当的修改时间是写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修改文章头绪太多,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简驭繁呢?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叙事作品具有句子的性质”“叙事作品是大句子,正如任何语句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个小叙事作品的雏形一样”。可以这样说,句子就是具体而微的记叙文。文章讲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子讲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句子讲究勾连并转;文章讲究情感、思想等的表述,句子本身就包含感叹、陈述、疑问等各种情感倾向。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改好一句话,也就能改好一篇文章。如果同学们多通过聚焦“语句修改”,以小驭大,一定可以联动地解决写作中的其他问题。

2. 对话意识训练。

同学们在写作时,往往缺乏跟陌生人对话的意识,导致在文章中自说自话,让阅卷者一头雾水。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问题,即平常思考的时候,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以简省的语言在运行的。比如,你昨天在亲戚家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回想的时候,也许只要在脑海中呈现那位新朋友的样子,就可以涵盖与他由陌生到熟悉的整个过程。但是,一旦要把这个过程转化为文字,给一位对此事毫不知情的人看时,你就得用很多笔墨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才能让他明白。

“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作文”的这个概念,启示我们可以通过拟定不同的假想读者,借助书信、访谈、辩论等表达方式,培养与陌生人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3. 化情为叙训练。

喊口号、贴标签的考场记叙文就像心眼不多的小孩,总想以大声叫喊来求得别人的注意,这是叙事能力不强的表现。好的记叙文总是善于把情绪情节化,也就是说,善于讲故事。同学们要能够在不动声色的情节展开中,自然而强烈地传递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比如,有一位考生想表达自己作为留守儿童的苦痛,但他没有简单地说一些想念父母或埋怨生活的话,而是巧妙地把这种情感借助看似平静的叙事来呈现:“父母出门谋生活已经有两年了,我和妹妹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们相见,哪怕是中秋与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我似乎已经适应了一个人静静生活的状态。妹妹也似乎找到了在梦里与爸妈团聚的方法,记得有一次她说梦话:‘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这样的表达,把对父母的思念以及些许的抱怨都巧妙地借助讲故事的方式深切地传递给了阅卷者,这就是同学们需要努力学习与追求的。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从终点出发

走远却不忘为何前行,抵达仍旧要砥砺出发。(辩证地诠释了文题,节制而不张扬)

离别与永恒

“夏天迎接我们的方式是中考,我们迎接夏天的方式是毕业。”还记得咱们班长说的这句话吗?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夏天,经过三年寒窗苦读的我们,即将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告别母校。

我有些伤感,三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对班级甚至母校的一草一木有了心照不宣的熟悉,我害怕挥手告别后再难相聚。语文老师考试前给了我一个拥抱:“这是短暂的师生、同学缘分的终点,却是一辈子朋友的起点。”

恍然大悟之余,心里不再感叹“缘分都去哪儿了”,我迈开坚定铿锵的步子,向未来的高中进发。留有一份身边人给予的温暖与感动,离别也变成相逢,从终点重新起航。

落红与果实

时序的演进使曾经万紫千红的春花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让人见了不由得一阵心悸。面对落红,我竟如它们初来乍到时一样不知所措。

一位园丁从身边走过,驾轻就熟地铲起有零星落花的泥土,夯实在植株的根下。他见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对我说:“果实比花朵更珍贵,只有将花瓣作为堆肥,它们的生命才不会结束。”我惊诧于一位普通的园丁竟有对生命如此透彻的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它们绽放的历程虽已行至终点,但孕育果实的伟业才刚刚开始,由不得怠慢。

毁灭与重生

夏夜,父亲常会把我带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仰望星空。幽冥的星光深邃而又神圣,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造物主的不朽之作。“儿子,你若能站到宇宙的高度审视时空万物,便会知道即便是星辰也会终结。”父亲说,“可它们却的确是不朽的,死亡既是它们重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必由之路。”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我听说过人身上的大部分元素都来自爆炸的恒星,若真是如此,“来自星星的我们”或许更应该深谙毁灭与重生之道。若执着于过去,兴许花朵会一直绽放,我们却尝不到甜蜜的果实;若放眼于前路,星辰会永远发光发热,从宇宙的一端到另一端。(用花朵永开不败的假设,从反方向非常有力地佐证了从终点出发的可贵与必需)

方行方至,方至方行。我们抵达终点,我们重新出发。

总评:这篇作文的形式比较常见,但其中蕴含着不少特别之处。首先是三个小标题,同理而不重复,由眼前的初三生活写到自然界中的植物和星空,视野开阔,而且充满理性的思索,很好地显现了自己对作文题的理解。其次,行文中穿插了不同人物的话语,有师长的,有园丁的,有父亲的,每个人的表达都是围绕自己的身份,并结合与“我”相处时的特殊情境,既说出了自己对某一生活现象的理解,又推动了“我”对作文题认识的深化,很是巧妙。再次,语言表达简约而有张力。简约主要表现在全篇鲜有陈词冗句,张力源自于或留白或思辨或警醒的语言风格。这些特别之处攒聚在一起,自然会让阅卷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二类文:

从终点出发

黑夜里,我静静地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呆呆地凝望远处,双腿麻木地浸在游泳池里。我的心在流血,在向命运发出无声的控诉!

断臂,这对热爱游泳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一夜之间,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根据后文,这里改成“一切似乎走到了终点”更为合适)我仿佛成了一只断翅的蝴蝶,所有人寄于(“于”应为“予”)我的希望瞬间破灭。

第二天清晨,队员们都早早地前来训练,我低着头离开了那片不属于我的领域,坐在观众席上看他们训练。拍水嬉戏声、打闹声,仿佛都变成了对我的嘲笑。以往被我打败的队员纷纷对我投来不屑的目光,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母亲站在一旁用请求的眼光看着教练,不停地恳求,换来的只是教练不住地摇头和冷漠无情的拒绝。母亲无奈地回过头,径直走向我:“孩子,别担心,妈妈是不会放弃你的。来!”

我被带到了另一个游泳馆,一样的环境,却有不一般的人,不一样的气氛。所有的人都有残缺的身体,但他们都挂着笑容。他们也是游泳运动员,一个个朝气蓬勃、蓄势待发。(转换有点突然)

我伫立在那儿,似乎明白了什么。

“夏儿,你还喜欢游泳吗?”(这一问很矫情,属于明知故问式的凑字数)“嗯。”我回答的声音很小。“忘掉过去的自己、荣誉,把已经结束的旅程的终点当作新的起点,重新出发,好吗?”我听了,若有所思。(小作者始终没有交代“断臂”的相关情况,使得文章疑窦丛生)

“嘿,哥们儿,你是新来的吧?开心点儿,一起下来游泳吧。”一个皮肤光滑的少年向我召唤。我听了,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流。我纵身跃向水中,是他们,让我找到了感觉。“妈妈,你放心吧,以前的我已不在,我会努力走好新的开始。”母亲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我摆出加油的手势。

总是不断寻觅错过的日子,患得患失。直到有一天,一句温柔的话语在我耳畔响起:“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不自然,为点题而刻意点题)

总评: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与主题还算清晰,结构也较为完整:通过“我”断臂前后的不同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不断调适,曲折地表现了“我”告别过去、走向新生的艰难转变与抉择。另外,文章很好地采用了对比结构,既强化了情感,又增加了行文的波澜。

但文章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对“我”的断臂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让人感觉非常突兀,影响了阅读者对文章情节合理性的判断;二是对昔日对手和教练的形象刻画比较偏激,不太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点为了比较而比较的嫌疑,弱化了文章的对比效果;三是文章结尾画蛇添足,所谓的意在点题的表述让人一头雾水,尤其是“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这句话,在前文中并没有出现,让人不知所云。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心中的尺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请以“一起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王小东,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泰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州市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泰州市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泰州市第二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曾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泰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近5年来,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学资料8本。现为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泰州市文章作文
项链
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奚爱国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