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生的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9-10郭换换
郭换换
摘 要: 近年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但是公共英语,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高校艺术生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方法,旨在实现高校艺术生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艺术生 翻译教学 影响因素
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现象或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很远。自从有了语言,不同的语言群体之间就有了交流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全球化的日益推进,翻译教学在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普遍缺乏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在国家出台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中提到,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往往文化课成绩要求偏低,艺术类的分数线是二本录取线的65%,艺考绝对是考生高考升学的捷径。恰恰如此,造成许多学生对于文化课成绩不那么重视,文化课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对于英语这门必修课是又怕又恨,学习起来甚为吃力,更不用说英语翻译的学习了。
一、艺术生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高校艺术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其自身的学习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对于艺术这种动态的文化,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只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学习的情况。另外,受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基础性较差。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突出,形象思维活跃,创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强,但缺乏条理性。面对英语这门严谨的学科,他们特殊的思维方式、积极性与心态决定了他们在接收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要比其他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迟缓(青鹏,2011)。
二、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1.双语水平差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交际能力,要求译者能够完美地在两者之间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欠缺基本的英语词汇,习惯性地把不会或者不懂的事物用汉语表述。笔者在对所教的周口师范学院2013级音乐专业的200名学生的翻译作业进行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对比较常见的词语“早读”(morning reading)、“晚自习”(self-study at night)、“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进行翻译时,出现了“zao du”,“wan zi xi”,“yuan xiao jie”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翻译。一些学生在母语的表述上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对句子“... the little man in rags who gave his creator permanent fame.”中的“little man in rags”进行翻译时,有以下几种翻译:“小男人在破布中”、“破布中的小男人”、“小男人穿着破布”、“小男人衣褛阑珊”、“小男人穿旧衣”、“勤俭节约的小人”,等等。事实上,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说穿着破旧的小人物,可译作“衣衫褴褛的小人物”。撇开译文不说,单看许多同学的汉语表述,就足以让人啼笑皆非。
2.学习态度不认真
在翻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本身不重视。例如,在课堂上明确讲过拇指(thumb)、食指(index finger)、中指(middle finger)、无名指(ring finger)、小指(little finger)的表述,而在一周后学生的翻译作业中发现了big finger(拇指)、food finger(食指)、noname finger(无名指)、small finger(小指)这些匪夷所思的翻译结果。笔者在课下得知,只有75%的学生上课会认真听讲,而这种学习每周不超过3个小时。另外,仅仅20%的学生会在课下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且每周不超过5个小时。据研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与目前英语水平成正比,不能保证充分的英语学习时间,英语水平自然而然就无法得以保障。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翻译的讲授过程中,只是对应参考译文,仅找出翻译文本中对应的固定句型或者短语进行讲解,偶尔涉及翻译方法,也只是粗略提及或只字未提,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翻译就是对应参考译文死记硬背就行了。对于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一无所知,翻译理论自然更是闻所未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此讲授方式,教师很难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继而产生文化缺失这一新问题。在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中,中国四大发明(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被翻译为“star farming”,火药(gunpowder)被翻译为“TNT”,指南针(compass)被翻译为“GPS”等,这样的翻译不在少数,由此可以看出这正是典型的文化缺失现象。
4.教学内容缺失
从现阶段该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翻译这一板块的内容是少之又少。只是在每个单元的课后习题中出现两道英汉互译的题目,并且是句子的翻译,所涉及的翻译也是针对于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进行生搬硬套而已。例如:连贝多芬的父亲都不相信自己儿子日后有一天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爱迪生也同样如此,他的老师觉得他似乎过于迟钝(《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SectionA课后习题汉译英练习)。在习题的后面注明(discount;be true of),意思为运用这两个短语。事实上,学生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即可找出相应的句子,把后面这两个短语用进去就行了,然而,类似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毫无作用。
5.学校重视力度不足
中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声称培养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阅读理解便被当做最重要的基本功,课堂教学也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的,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完全被忽视的地位(王红,鄢婧莉,2009)。对于非英语专业尤其是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在课程上每周只安排3节的英语课,而在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基本上要带领学生完成将近40个生单词和一片近1000字的文章的学习。据笔者统计,大部分教师每周进行翻译教学的时间大致不超过20分钟,没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为前提,翻译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
三、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方法
1.夯实双语知识,融入文化意识
扎实的双语基础,是学好翻译的前提。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翻译水平,而翻译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他能力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应该关注其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另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文化的解释,陈宏薇认为:文化知识包括以下概念,一指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文学艺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二指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的差异(陈宏薇,2004)。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一些能够反映相关国家文化风情的语篇,有意识地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可以推荐好的书目、网址、网站,供学生课下学习。
2.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够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与其他系相比,艺术系学生在刚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英语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对英语翻译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的文本,以电视、电影、画报、报刊中的故事为题材,在班级里分组进行翻译,继而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另外,选择学习型较强的电视、电影,还可以补充一些与其专业有关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
3.提高教师的翻译素养
针对中国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师资问题,罗选民指出:“大学翻译教学缺少高质量的教科书,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师,缺少研究机构;目前没有一所大学公开表示他们要做有关大学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没有要培养从事大学翻译教学的教师的打算。”(江有君,2010)由于专业分类的不同,很多高校教师自身对于翻译理论及翻译技能了解不足,在教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加强翻译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必要的翻译教学资质。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翻译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提高与改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创建语境,边学边用
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案。同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各个专业各个年级段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艺术专业的学生设置翻译课程,寻找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提高学习兴致。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英语翻译比赛,设置艺术性较强的翻译小活动。同时,在翻译考试的评价方式上可以进行改进,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结语
艺术生翻译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时俱进,从而在有限的学时内使艺术生的整体翻译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江有君.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100):101.
[3]青鹏.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1(30):27-28.
[4]王红,鄢婧莉.浅谈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