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效率
2015-09-10孙贵梅
孙贵梅
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学生会做大量的习题,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但学数学不做相当数量的习题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取得好成绩,学习数学就要讲究方法.如何提高数学成绩,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供同仁商榷.
一、抓住基础知识点,步步提高
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因此,在复习中,先复习基础题,检验对知识点和常见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复习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定义、归纳基础知识、活用公式定理,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在做基础题前,不要复习相关内容,独立做习题,让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再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点P在抛物线(y-1)=8x上,P到抛物线顶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分析:可设P(x,y),则x+2=x+(y-1).有同学消去(y-1)很快得到正确答案;有同学试图消去x则觉得做不下去;有同学根据抛物线定义得P为焦点(2,1)与顶点(0,1)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和抛物线交点,即x=1,y=1±22,简单的不要动笔.这里充分体现讲究算理的重要性.
二、做好错题集,促进举一反三
每次检测,学生难免会犯错误.因此,落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同学对做错的题目,在评讲后只是改个答案,认为自己懂了,其实不然.建议对做错的试题,订正时要写出解题详细过程(包括某些客观题),以便真正会做.最好能找出思维受阻原因,在哪地方被卡住了,努力做到举一反三,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经过这样一番工作的考试才是有效的.必要时,还要把做过的几套试卷加以比较,检查是否还犯同类错误,或检查以前做错的问题现在是否已经掌握.不在同一类问题上犯第二次错误,你的基础就逐步扎实了.
例如:在R上定义的函数f(x)是偶函数,且f(x)=f(2-x).若f(x)在区间[1,2]上的减函数,则f(x)( ).
A.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
B.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
C.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
D.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
学生在解这类题目时,容易判断出错,因此要弄清奇函数、偶函数及增减性,能做到准确判断,就不会出错.
三、由常规解法追求特殊解法
常规解法的优点是容易想到,缺点是运算量可能会大一些,有时甚至很难算到底,或即使“历尽艰辛”算出来,但耗时太多,“成本太高”.特殊解法的优点是解题简捷,但技巧性强,一时难以想到,需要平时的积累,从解题中提炼出特殊解法.
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追求特殊解法学数学,不能只追求解题数量,还要思考一下,一道题解完后,要再想想还有哪些其他解法可以解题,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简单方法.在掌握通法的基础上追求特技,需要强调的是,不注重常规解法而刻意追求所谓的简解、巧解,是舍本逐末,不值得提倡的.
四、学生主动建构,教师适时精讲
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例题演变拓展,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性、被动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不够,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即时反馈性往往不强.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又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采用“学生自主建构,教师适时精讲”的复习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它的主要特点是: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完善各种知识体系、方法的网络图,以便掌握知识,学生自主选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疑惑.教师适时精讲,分层把握,适时总结、延拓、发散,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复习中具体说明这种模式的操作过程.
1.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拓宽知识面.
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课复习之前,让每个同学梳理本章的知识点,总结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整理并分析,以便形成科学知识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学生相互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分组合作,发现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积极探讨,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才思敏捷,笔走如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好复习基础知识的问题,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适时精讲,弥补思维不足.
学生间的学习探讨,有助于他们相互弥补思维不足,在团体中探究、讨论,有助于他们用多角度看待知识,形成共享,有利于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例题:已知sinα+cosα=1/5,∈[0,π],则tanα的值为?摇?摇?摇 ?摇.(要求多种方法求解)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解法,互相补充,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其根据是什么?)当然,这对教师要求很高,必须首先估计到可能出现的解法.如:(1)求sinα,cosα的值,只需回顾sinα+cosα=1,就可得解.(2)两边平方,利用韦达定理求解.(3)估计学生不会想到平方后再求sinα-cosα的值(或忽略其对sinα-cosα的符号讨论).(4)根据定义,得5(x+y)=r,联立r=x+y和余切定义解得.(5)利用勾股数3,4,5得到.同时必须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充分的估计,及时纠正.
小组发言时要借助讲解,不同解法分别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作归纳式讲解,师生一起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认识层次.如出现教师预先没有想到的解法,则应具体板书,对学生以充分鼓励.讲解完后,组织学生思考.
总之,在高中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做到放中有导、导中有放、导放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数学复习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