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下厂生产实践探讨
2015-09-10刘奭奭曾志文
刘奭奭 曾志文
摘 要: 作者参加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通过脱产实践,熟悉了企业的运行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实践的流程,实践的收获,以及实践的展望等问题,希望对以后青年教师下厂生产实践项目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青年教师 下厂生产 实践项目
许多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中职学校任教,通过大学教育他们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对学科的认识也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企业的经历,因此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去企业实践,如我通过大学毕业八年的中职从教使实践能力大幅提高,但也发现问题: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什么?企业是怎么样保证产品质量的?等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脱产实践,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才能解决问题。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师傅交流、实际操作、项目探讨、资料收集等形式,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学习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熟悉了企业项目运作流程。
一、熟悉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1.日常管理
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完不完善,直接影响公司日常管理和工作执行的贯彻落实,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我实习的几个企业都有本身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模式,对企业员工的入职与试用、考勤管理、人事异动、行为准则、奖惩、薪酬福利制度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定,企业員工在日常管理制度下各尽其职,安心工作。若能吸收企业日常管理经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则将大大强化学校管理效果。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如广州铁道车辆厂的人性化管理,实现个体和组织双赢的效果。车辆厂企业员工和主管关系融洽,安排全体企业员工出外旅游,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员工,逢年过节发放节日慰问品等,这些方式都增强了企业人员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大通公司的7s活动管理方法成效显著:整顿(seiton)、整理(settle)、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七个管理活动要求,保证了公司优雅的生产和办公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二、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新认识
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品生产者必须努力维护它。对于企业产品而言只要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出问题或不达标,整个产品就是废品,因此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我觉得为保证质量企业做了以下两点。
1.质量的流程保证
在数控产品的批量加工中,首件零件加工非常重要,首件加工完成操作者检查尺寸合格后送交品检处检查,检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批量件的加工,否则要查找问题直到合格为止。批量件加工过程中品检会抽检产品,加工后的产品送客户前品检还要对所有产品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层层把关,保证质量。
2.质量制度保证
确保产品质量责任到人,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操作者都要签名负责,品检员对测量的产品签名负责,出现不合格的零件时查找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在制度上确定惩罚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
三、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探索开展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成为衡量教学质量很重要一环。以数控企业为例,通过对数控企业加工岗位的分析可分为三种岗:操机员,调机员,编程员。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满足感,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的要求,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现在的问题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热不起来,只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合作才能长久。我通过在企业实习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存在几个问题:(1)一线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要求高,招工较难,员工不稳定容易跳槽,特别是“90后”更难管理。(2)企业现有条件技术升级较难,存在成本效益问题。(3)企业自身想多渠道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等。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着力点若能替企业解决问题,企业的积极性将提高。
四、资料收集作为专业教学的项目课程开发素材
建立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是教师教研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企业实习我收集了若干加工图纸和设计项目,如机电车间里数控加工的零件加工图纸和加工工艺,贯通机械的机械设计项目及大通车间的数控夹具项目,以行业企业典型产品的生产为蓝本开发校本教材,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
五、实践存在问题及发展展望
1.学习计划要更加具体
开学初的学习计划不够具体,许多学员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比较困惑。因此有必要在培训前做一个学员专业需求的调查表,根据学员需求和企业共同制订培训项目阶段计划表,明确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求学员真正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中,企业和学校在学习前要共同对学员制定培养内容和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听取学员和其他意见进行修改。
2.适当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上课
学校的专业教师学历高,理论水平强,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学重点不在实际产品上,而工学园里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实践经验丰富,软件应用娴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请他们上课,这样可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3.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
青年教师下厂实践学习的收获不仅取决于学员的能力素质,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学员平时学习的日常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将会改善学员学风,消除懒惰习气造成的影响,增强班级团结力,提高学员学习动力。
此次到参加企业实践,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将对我今后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使我更热爱自己的这个专业,在今后工作中我会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邹克武.关于青年教师下厂锻炼的思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