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中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活动
2015-09-10盛银凤
盛银凤
摘 要: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活动,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活动。作者结合本学期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中通过对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理论学习、交流讨论、互相观摩展示等,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中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活动。
关键词: 中班幼儿 学习性区域 因地制宜
一、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幼儿园的活动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很难兼顾所有幼儿,学习性区域活动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从而有助于幼儿真正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本学期开展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自发地学习,促进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主动参与、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案例音乐区“垫步”:在实施中班韵律活动《垫步》的时候,中班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在实施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这个活动结束后能把垫步这个动作技能学会,但是对于动作协调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因此在实施完这个活动之后,我开展了音乐区《垫步》,首先通过再次投放舞蹈视频加上音乐,让动作协调能力较弱的幼儿再次欣赏成品舞,激发孩子们再次学习这个动作的兴趣,接着请学会的孩子当小老师教授参与音乐区的孩子,这样在相互互动中一部分孩子复习巩固垫步这个动作技能,另一部分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垫步这个动作技能。
二、如何因地制宜地投放中班幼儿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投放材料,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有针对性的收集材料
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发现,所收集的材料并不一定都适合学习性区域活动,所以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功能、作用,预设材料的玩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即使是同种材料,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2.合理且有效的投放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投放得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能力,投放得不好,效果则相反,不仅如此,还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及操作习惯的培养。
(1)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投放不同层级的活动材料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根据活动需要、幼儿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具有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案例数学区“春天的电话”:结合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开展数学活动《春天的电话》,从而生成数学区。在这个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是:自制点子电话号码、纸、笔、废旧电话等。在孩子们参与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意识地选择点子电话号码自己单独进行和数字电话的配对,而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则会选择相互合作,一个幼儿运用废旧电话机拨打电话号码另外一个幼儿则记录下电话号码,从而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2)结合主题投放适宜的材料
在投放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中,丰富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更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
案例科学区“沉浮”:科学小实验“沉浮”是中班孩子非常喜欢的,在开展这个区域的时候,教师主要是引导者,引导孩子们收集實验所需要的材料。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材料收集得较多,不能放在容器中或者有的材料不适合做实验。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了四种材料:石头、硬币、泡沫及木头积木,同时设计了记录表。在收集材料到筛选材料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挑选合适的材料对于顺利地进行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因地制宜地摆放学习性区域
由于我们班的教室场地比较小,因此,在摆放学习性区域活动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开设学习性区域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1.充分利用好走廊、班级中的柱子、柜台、柜子等空间
幼儿可以在墙裙瓷砖上进行绘画、涂鸦、撕贴等美工活动,还可以将一些可操作的材料放置在墙面上进行数学活动,如走迷宫、找图形、按数取物等,幼儿只需坐在小椅子或地垫上就可以操作,简单又有效地利用墙面,教室内外的地面上可以画上各种图形、数字。在活动室的地板上贴上数字,让幼儿根据组别对应数字自觉排队。室内空间小不适合幼儿进行大的运动,将过道充分利用起来。在室外的过道,可以创设一条马路,积极利用地面空间,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在小的过道里同样可以玩一些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游戏。
案例美工区“燕子”:考虑到我们的教室比较小,所以在开展美工区“燕子”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柜子后面的空间,把燕子的示意图贴在柜子后面同时自制布袋当做材料袋,孩子们只要搬一个小椅子坐在柜子后面就可以开展区域活动。
2.充分利用椅子、桌子等对学习性区域进行合理隔断
班级空间较小,但是如果不隔离,每个区域就会相互影响,但是如果再用栅栏等隔开,又会使教室显得更拥挤,因此利用现有的桌子、椅子对区域进行隔断,这样班级的弹性空间就相对变大,孩子的活动空间也相对变大。
四、如何适当地指导和评价幼儿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行为
在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与记录,最后能适时、适度、有效地介入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型区域的教育功能,对于有效地开展学习性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适宜的指导。
(1)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2)在评价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以及展示幼儿的活动成果。
评价的范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个别化讲评、小组化讲评和集体化讲评,个别化讲评是“以点论点”,小组讲评、集体化讲评都是“以点带面”。
成果展示式是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某幼儿有创新的作品或有创新的玩法,讲评时展现交流、分享成果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或者让幼儿将探索尝试的方法和过程再次当众介绍演示,让幼儿介绍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新能力。